观课笔记提高思政课的“含金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近,我们通过网络视频观摩了“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暨上海学校‘四史’学习教育进课堂专场活动”。本次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9周年之际,由上海6位不同学段、学科的教师以“伟大的起点”为主题进行的系列教学片段展示。教师的授课聚焦党的诞生历史,以党的成立为线索开展教学,展现了上海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的最新成果,各学段精彩的课堂展示让观课者深受启发。其中,上海建平中学教师刘宏福执教的高一思想政治课《伟大的起点》,教学设计立足学生思维起点,问题设计思维梯度逐步提升,聚焦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课堂伊始,找准起点,打通思维。刘宏福老师在课堂上设置的第一个问题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建党95周年讲话为情境:“‘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设计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带来了三个深刻改变,请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哪些事件、史实、人物和故事体现了这三个深刻改变?”刘宏福老师的问题设计非常巧妙,一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实现了课堂问题与已学知识的联通。通过问题设计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二是这种设问联通了初中历史和高中政治知识,让学生重新思考初中所学知识与当下问题的联系。课堂上,学生也通过新中国成立和抗日战争胜利等事例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带来的深刻改变。刘宏福老师的课堂问题设计借助于学生已有知识,实现了对已有知识的再思考和再整合,设问是举例说明的方式,属于较为简单的描述与分类,这样易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为下一步解答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做好了铺垫。

    教学过程,深化思维,拓展思维。刘老师在完成铺垫问题教学后,在教学中又设计了三个主干问题,既具有挑战性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起到了深化思维和拓展思维的作用。第一个问题的素材来自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课前学生结合必修教材和毛泽东的两篇文章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刘宏福老师以思维导图为情境,让学生分析图中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与党的诞生有什么关系。刘宏福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明白:其他阶级的救国主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为什么革命、为谁革命和依靠谁革命的问题。因此,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共同促成了党的诞生,而中国共产党人在认清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结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刘宏福老师的问题设计表面上看是讲党的诞生,是为了回应活动的主题,其实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党的诞生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个问题刘宏福老师使用了复杂的情境,把党的七大以来的大会主题、提出的方案、指导思想和成就等作为情境设计如下: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内容,解释一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走向富强?这个问题颇具挑战性,特别是对高一学生来说,因为素材多,情境复杂,对学生思维是一种考验。但是,学生通过思考并在刘宏福老师引导下回答得非常精彩。学生回答:“从大会主题可以看出党的目标是连贯的,从党的指导思想来看,是随着实际不断创新的,从党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看,党在不断反思自己……”刘宏福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点评、归纳和提升,并出示了自己的答案,点明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理想追求、有科学理论引导、有严明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强大领导能力,因此才深刻改变了中国。课堂上,在看到刘宏福老师出示这个问题时,起初有些担心学生的分析能力。但刘宏福老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对这些素材进行了分类,分成了大会主题、指导思想等,让学生更易于提取信息,最终促成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精彩展示。

    第三个问题设计和前面的问题设计有所不同,前面的问题采取历时性的方式,第三个问题则采取共时性的问题设计,立足当下,拓宽思维。“党在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世界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朋友圈’越大,质疑声也越多,取得的成绩越多,碰到的困难也越多,挑战也越多……”请同学们思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用什么来应对?这个问题设计好就好在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同时不回避问题,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我们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纵向拓展了思维。

    课堂结尾,深化主题,思维延伸。在课堂的结尾,刘宏福老师用了这样一段话:“回望起点,立足当下。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初心从未改变,为实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追求从未改变,对真理的追求和不懈实践从未改变,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无论走得多远,只有不忘初心才能从起点不断前行,走向复兴。”这段富有感情的结尾,既让本节课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回应了主题,深化和拓展了主题,把党诞生以来一直到现在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归结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上来,达成了思政课既要讲理论又要讲立场和情感的目的。

    高中思政课教学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力戒问题浅表化,回答热闹化,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并提供相应的情境。高中思政课堂有了思维含量,才会使课堂具有魅力,才能坚持“八个统一”实现思政课堂的创新。

    (作者单位分别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

    ———————————————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价值观视阈下高中“活动型”思政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YC2019080)的研究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