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系列谈⑤重过程性评价 促个性化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伴随着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评价这一重要环节。

    可以说,改变片面、唯分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评价,改变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被评价的地位,需要我们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应努力构建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在学科评价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品德与关键能力的发展,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教学行为。

    过程性评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作用:

    重发展,淡化甄别。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为了发挥其激励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学科教学不应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道德品质等综合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重参与,促进发展。要转变教师或管理者是唯一评价者的现象,学生要从被动评价走向主动参与评价。教育评价可以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体现教育过程的民主化、人性化。评价过程中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与此同时,将评价多方都变成主动参与、友好和民主的关系,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使其不断改进和发展。

    重质性,提倡整合。我们要改变一道题目、一张试卷量化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提倡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整合。质性评价以全面、深入、真实的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发展趋势,是现代课堂倡导的评价办法。质性评价从本质上不排斥定量评价,两者结合能更清晰、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重综合,关注全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掌握知识已不再符合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教育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的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全面采集学生在所有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信息,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特别要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最后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只有关注过程,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发展。

    重多元,提倡互动。评价过程中有学生自己、同学、教师、家长、社会等多元参与,从而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互动性”是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动态、交互的关系,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实现评价的沟通和协商,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的结果强加于学生。

    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既要看学生是否做到全程参与,还要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和关键能力是否形成。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在过程中评价学生,在结果中肯定、鼓励学生。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淡化“学科成员间参照”,强化“自我参照”,以每个学生原来的基础为依据,再确立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做到评价因人而异,体现个体性、灵活性,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认识中增强自信,发挥潜能。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