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让儿童完成自己的美好史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以为这书里大多是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实录。可是,不是。

    本以为这书里几乎是“举例+解读”的模式,夹叙夹议。可是,不是。

    本以为这书里引经据典,用名人的话装点自己。可是,不是。

    这本书的名字叫《何捷老师的全程写作教学法》。它不只是教学实践经验,不是教学案例集,更不是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何捷在做一件于我看来也是有益于大家的大事——建构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建构自己的作文教学法。

    何捷把实践与理论融通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要把‘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和大家说清楚”。

    如果说,其他一些关于作文教学的书重在“怎么做”,何捷的这本书则是把“怎么做”后面的东西挖掘、呈现出来,其目的是“让大家自觉主动去做,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显然,这是对技术方法的超越,走向了教学;显然,这是何捷对自己的超越,超越经验走向理性思考,寻找学理依据。

    这叫什么呢?叫“持经达变”。

    何捷道出了作文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既基于经验又超越经验,既基于事实、行为、现象,又超越这些;“变”是变化,是过程,是境界。“持经达变”道出了另一种超越:教学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必须从经验走向理性,改变自己,走向另一个新阶段。

    我知道,何捷的作文教学经验很多,想法很多,极有见解,善于思辨,还要著书,更要立说。何捷究竟想做什么?他说只是想“把你擅长的告诉别人”,原来那就是分享。可见何捷写书不只是为了个人成名成家(当然,我也提倡教师要努力成名成家),而是“切实将自己的课题研究与实践结果做好总结,写出系统方法,真正服务一线”。这就是教研员的职责,也是名师的品质。

    分享,必须有实力。否则,分享只是一种概念,甚至只是一句空话。为此,何捷说自己应当有“分享的力量源”。他完全可以做到,因为他说“我的内心有个小小的宇宙”。其实,何捷的宇宙不小,甚至很大,这内心的宇宙是他自己创造的一种意义与价值。

    惊喜地看到,何捷内心宇宙里住着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主人公——儿童。

    儿童在他内心世界里总是活泼泼的。在学习写作时的所有日子,儿童都被认为是“人间最美四月天”。看着何捷的书稿,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关于儿童的比喻忽然跳了出来:儿童是美好史诗的草稿。儿童是草稿,还未完成,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还有不少的稚拙、粗糙、不安,甚至还有不少的错误,常常涂涂改改,显得潦草。那么我们的教学呢?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该做什么呢?面对草稿,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就是帮助儿童修改好,而不是粗暴地指责、否定,不是无情地随意删改,这是一个“修改过程”,修改过程中有多少温暖的鼓励?有多少真诚的建议?有多少字斟句酌的提醒?

    何捷的全程写作教学法,正折射出并生动体现了“修改过程”这一精彩的理念。这样,他的作文教学就成了作文教育。何捷提出的写作教学法,就成了通过写作的“育人法”。最终,儿童学会了写作,完成了自己的美好史诗。

    全程写作教学法,何捷用一个概念来统摄教学的指导过程:设计。设计已从艺术、工业设计走向了教育,几近大家共同的追求。这多多少少受包豪斯(一种设计风格)的影响。何捷用设计的理念审视写作教学,把设计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全程,形成了写作教学的全景图。他的教学法还需要深入,还有提炼发展的空间,但他的教学法是科学的、有效的,又是艺术的、审美的。何捷十分强调写作教学的精致化,提倡工匠精神。在我看来,精致是一种审美精神,而工匠精神首先生发于专业信念与专业精神,何捷做到了。

    要向何捷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祝福何捷吧。何捷的“下一捷”在何时,我虽还不知道,但很乐观。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