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影像杨昌济:欲栽大木拄长天
杨昌济(1871—1920),又名怀中,字华生,著名伦理学家、教育家,倡议筹办湖南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著作有《达化斋日记》《杨昌济文集》《劝学篇》等。
1936年,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特意提到了他的一位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毛泽东还说:“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在北京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事实上,不仅毛泽东深受杨昌济影响,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罗学瓒、陈章甫、张昆弟、李维汉、萧三、舒新城等一批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和杰出战士都曾深受杨昌济思想、道德和学识上的熏陶,养成了“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
杨昌济早年接受旧式教育,熟悉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又广涉明清以来的思想家王船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著作,也细读过曾国藩的著作,深受湖湘文化熏陶。之后,他到日本、英国学习,并到德国考察,利用10年时间学习了国外的政治、哲学、伦理,特别是教育学理论,如卢梭、斯宾塞、赫尔巴特等人的学说。1913年杨昌济回国,辞去湖南省政府请他接任教育司长的邀约,选择教书。原因一正如他所说“余自弱冠,即有志于教育”;原因二则是因为戊戌年间的思想变化,他“嗣后决志从事教育,以救国救民,方针已确定无移”。他坚信“欲救国家之危亡,舍从事国民之教育,别无他法”。
关于教育的目的,杨昌济在《教育学讲义》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可不以与生存于社会之能力于个人,为第一之目的。”他进一步指出,“欲为生存竞争,则于身体、于精神,不可不为大活动。而欲于精神、于身体为大活动,不可不强健其身体,即教育不可不置重于体育”“既基于科学艺术工业之发明,及其实际之运用,故欲从事实业以谋衣食,不可无科学之智识。而欲得科学之智识,与应付日日生活上所起之事件,又不可无言语与数学上之智识”。因此,在杨昌济看来,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应启发学生懂得自然科学、艺术知识,学会谋生的本领。
关于教育的内容,杨昌济说:“自来论教育者,往往分为智、德、体之三部。”他认为国家“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他吸收斯宾塞的观点,将之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结合,并参考中国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学生看来,杨昌济讲得最多的是德育。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鼓励学生向善向上。他还强调:“人属于一社会,则当为其社会谋利益。若己身之利益与社会之利益有冲突之时,则当以己身之利益为社会之牺牲。”
关于办学的方略,杨昌济主张借鉴外国经验。例如,为了解决湖南的学校少而招考人数众多的情况,杨昌济便提议国内借鉴英国教育的经验。一是急需采用英国的“通学制”以取代寄宿制;二是男女同校共学让学龄儿童都能上学为便;三是学习英国学校开设夜班,英国儿童义务教育年限虽然到14岁,但“高等实业学堂、美术学堂、女子高等学堂及各大公立小学”都附设夜班,“其学费极廉。夜班中亦有体操,因其于青年身体有益也”。此外,他还建议培养、选择合格教师,并整理财政,保障学校经费。
关于课程的设置,杨昌济从总结教育经验入手,借鉴西方普通教育的基本内容、开设的课程、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效果等,对中国学校的相关方面进行设计。例如,对于普通中学,杨昌济提出开设11科(15门课程)。这 11 科是:言语科(包括本国语言文学、外国语)、数学科、修身科、历史科、地理科、博物科(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理化科(包括物理、化学)、唱歌科、图画科、手工科、体操科。他还非常重视学生的美育,要求开设唱歌、图画、手工等课程。
关于教学的方法,杨昌济同样借鉴了国外的做法:“一是教授,二是训练,三是养护。教授以授予智识、发达心身之能力为目的;训练以教育者直接感化被教育者,正其方向,作善良之品性为目的;养护以保护身体而发达之为目的。故养护乃关于被教育者之身体,而教授与训练,则关于被教育者之精神。教授直接活动于智的方面,训练则直接活动于意的方面。”在杨昌济看来,教授之方式可简称为教式,分“注入的教式”和“开发的教式”;训练要注意学生精神发达的程度;养护则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因为这不仅是学校的重要责任,也是学生家庭最重要的义务,需要社会共同关心。
由上述可知,杨昌济融汇中西,与时俱进,倡导德育,注重实践,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而科学的体系。他引导学生研究社会、探讨人生、斟酌古今、权衡中外,反映了他在特殊时期的超前政治观念和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杨昌济在北京故居有联“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他的一生,不愧此联!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