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驱动综合实践活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亮点,虽然与其他学科课程同为必修课,但在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作用、教学空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样的课程应该如何开展评价呢?

    围绕核心素养改变评价目的。以学业考试为目的的评价往往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在这样的导向下,教学中多采取分数或等级评价,评价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评价取决于“培养什么人”这一核心问题。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均期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要求我们基础教育评价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突出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地方特色选择活动主题,并依据相关要求设计活动目标,再将其分解为具体的评价目标,根据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指标,如参与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等。

    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活动模式。以往教学中,评价与教学常常分离,不能动态地给予教师和学生反馈,起到促进和改善教学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构建“教学、实践、评价”三位一体的活动模式,评价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及学生实践紧密结合,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当根据教学的关键要素设计。如《会跑的小车》以“设计制作”为主要活动方式,创意设计、选择材料、动手制作、交流展示、反思改进是“设计制作类”活动的关键要素,本活动分为动力设计阶段、动力安装阶段、展示交流阶段和拓展生成阶段。每个阶段的评价分为A、B、C、D四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预期实践程度作出了描述。学生可以参照评价指标清晰地指导实践进程,对自己的实践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及反馈,寻找差距,及时改进完善。

    根据活动步骤分段实施评价。评价贯彻活动全程,活动前的评价驱动逆向活动设计,突出目的性和实效性;活动中巧用前期评价资源,可以有效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项实践活动;活动后实施总结评价,反馈实践活动的效果,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养。

    在《防火与自救》实践活动中,评价的设计及实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评价驱动逆向活动设计。在活动设计中,教师通过调查问卷、视频录像方式,了解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逃生演练的真实情况。以数据和视频录像的分析结果作为活动设计的基础,制定活动目标:一是通过了解燃烧的原理,掌握预防火灾的常识和自救方法,遇到火灾时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二是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和感受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明晰活动目标及确定活动重难点之后,教师将重点考虑采用何种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完成活动目标,提升个人素养。

    评价助力突破活动难点。评价即资源,评价即学习:为了避免演习成为表面热闹却鲜有实效的过场,活动中巧用活动前评价资源,引导学生对活动前所采集的逃生录像进行深刻反思,归纳出正确的“烟雾中逃生”五个要领,为后续活动难点突破奠定基础。自评有依据,要领来导向:在“逃生”演习后,学生对照“自我评价卡”中的“反应快、湿毛巾、叠三层、安全区、有秩序”五个逃生要领,对自己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卡”的评价指标聚焦于要领,目标清晰、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可用于指导学生与家人一起进行逃生演练,也可作为“小手拉大手”安全宣传的资料。

    实施总结评价,反馈实践效果。活动结束后,学生写下本次活动的收获并在班级中分享。通过活动收获与活动前评价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本次活动中,评价驱动了活动,成为促进实践的杠杆。

    基于活动前评价分析,教师对活动目标、教学设计作出正确决策,确保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评价与实践活动相融合,使学生成为活动的决策者和评价的受益者;规划后期实践目标,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实践行为,掌握知识要领,达到预期活动目标。此外也培养了学生勤于反思、勤于实践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从而真正落实安全教育的题中之义。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行知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