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最美教育奋斗者更尕求培: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看星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宇宙星辰,触手可及,能把人看醉。”更尕求培说,每次瞭望星空,一颗颗清澈、闪亮的星星都让心灵得以净化,而这种感觉与学生带给他的触动是一样的。
在这片星空下,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民族中学教师更尕求培带着学生度过了他们的毕业旅行。50个孩子在草原上搭起帐篷,白天拔河、跳舞、踢足球,晚上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畅想未来。
“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尕求培再次叮嘱学生。
在藏族人心中,白色哈达象征白云,黄色哈达象征大地。今年7月的毕业典礼上,学生将50条白色、黄色的哈达献给更尕求培,感谢恩师带给他们如云般轻柔的爱、如大地般可靠的支持。
“在这样的地方才有价值,不走了!”
2004年,更尕求培大专毕业,当前学历并不足以让他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更不要说圆教师梦。想出人头地就要继续学习。更尕求培开始自学,一边放牛放羊一边看书,到山上挖完虫草已经很累,回到家也要继续学习。
更尕求培的家在牧区,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是更尕求培的父亲坚持,“卖牛、卖羊、卖房子也要让孩子上学”。
“父亲从未说过‘别上学’这样的话,他如此坚持是因为年轻时吃了没文化的亏,不想让我们重蹈覆辙。”更尕求培说,在父亲的鼓励下,家里孩子都读到了大学毕业。
2008年,更尕求培从青海民族大学毕业后回乡从教。3年后,他来到海拔4600米的治多县扎河乡寄宿小学任教,教藏语文兼班主任。
扎河乡寄宿制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高原牧区,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教育基本是缺失状态,学生间容易发生肢体冲突,更尕求培常常得半夜带着学生到医院上药、看病。
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很生气?“也生气,但心里并不感到厌烦。他们这个年龄就是这个样子,容易冲动,是天性。”更尕求培告诉记者。
寄宿制学校学生每晚9点半熄灯,更尕求培在熄灯前到每间宿舍检查,看看学生在不在宿舍。有时学校停电了,他就拿着手电筒一间宿舍、一个床铺查看,回到自己的宿舍已是深夜。
由于工作出色,更尕求培2013年调至治多县民族中学,一干就是8年。其间,更尕求培成了亲,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家人都在老家称多县,父母也已80岁高龄,亲人都希望更尕求培能回到家乡工作。
治多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天气导致更尕求培患上了关节炎,腿变形,走起路来身子是歪的。
由于条件艰苦,不少教师只要有机会就会离开学校。2017年,更尕求培也有机会回家乡工作,但学校并不想放走这样一个优秀的老师,可是时任治多县教育局局长扎西支持他、理解他,“好人应该有好报”。到教育局办理调转手续时,更尕求培向扎西告别。扎西说:“虽然你要离开了,但你对治多县教育和孩子的功劳我们都不会忘记。”
当天夜里,更尕求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已经盖了章的调转文件翻了又翻,抬头看到窗外天空闪耀的星星,与学生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把文件重重地扣在桌上:“做教育就得在这样的地方才有价值。不走了!”
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得有所感
2020年中考,更尕求培班上89%的学生都考上了高中,远远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在治多县民族中学150多名教师中,更尕求培每年考核都是第一名,从无例外。
“学习从热爱开始,当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才会热爱这门学科。我们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强迫学生学习,而是要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就是更尕求培教学的秘诀。
如何营造自主、轻松的学习气氛?
当学生累了困了,更尕求培讲搞笑段子,学生开怀大笑之余没有了疲惫感。特别是夏天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常常犯困,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更尕求培就带着学生到外面玩,一起踢足球、打篮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20分钟后回到教室,学生不仅不犯困了,学习热情还高涨起来。
藏语文课上,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一个词语时,更尕求培便给学生做实验。比如讲“溢”字时,他在水杯里倒满水,直到水从杯子里流出来,学生顿时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
教学质量要提高,就向课堂要质量。更尕求培的方式是让学生动起来、说出来。在有的老师还不知道小组学习为何物时,更尕求培已经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4人一组讨论,之后师生交流并形成结论。为了不影响小组成绩,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开始主动学习。
藏区学生淳朴、单纯,这是优点,但在学习中却成为学生的软肋——缺乏想象力,作文干瘪无力。更尕求培便将教室搬到户外,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我的家乡”主题写作中,他把学生带到距离学校不远的山上实地观察。时值初春,高原上的冰雪还未融化,学生站在茫茫冰原上,看蜿蜒的河水流过,看山下的公路和房屋。“你们看,曲折的河流像什么,一幢幢房子像什么”,更尕求培一点点引导,学生也慢慢打开了想象的闸门。
“自从上了更尕求培老师的课,才发现学习原来是一件这么有意思的事。”学生朋措桑周说。
与朋措桑周有同样想法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基本每个学生都跟我说过类似的话。”更尕求培说。
治多县是长江发源地,区域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但由于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不少牧区都出现了塑料袋、玻璃瓶等废弃物品,特别是玻璃瓶被碾碎后,牛羊吃草时常常被割破嘴,影响进食。如果牛羊不吃草,牧民的经济收入就要受影响。为此,更尕求培每年带学生到牧区捡碎玻璃等垃圾,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使牧民的利益不受损,还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综合实践课。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有所感”是更尕求培的教育目标,他最近在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触颇深:“时代快速发展,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该是心灵的领路人,让学生在校园自由呼吸,让学校成为‘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一辈子把老师当下去”
“他陪家人的时间都没有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长。虽然孩子已经毕业了,每个学期他都会向我们询问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情况。”
“他总能及时解决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对孩子的了解比我们还深。”
“他从未离开自己的岗位,父亲病危都未能在身边尽孝。”
……
说起更尕求培,家长心中都是尊敬。“我是牧民,说不出什么特别好的词,我对更尕求培老师的敬重和爱超过了一切。”青梅永吉爸爸激动地说。
索南拉藏爸爸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更尕求培时的场景:那是在新学期第一次家长会上,看到老师腿脚不便却忙前忙后,反复上下楼梯,他心里就在想,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真好。
今年夏天的那次毕业旅行,家长吉叶才仁至今想起还一时语塞:“我和孩子、老师一起玩耍、做饭,最后一晚,老师、孩子、家长都在哭。”
正如家长所说,更尕求培不仅仅是留在了高原,更是付出了全部的爱。今年新学期开学,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尕求培利用每天放学后和周末时间,对全班50名学生进行了家访,最多时一天家访10个家庭,行车四五十公里。而在早些年没有汽车时,所有路都需要更尕求培一步一步走完。
在治多县民族中学这8年,更尕求培班上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如果学生是因为害怕某个老师不愿意上学,他就把那个老师找过来,让师生面对面解开心结;如果学生是因为家庭原因不想上学,他就一次一次去家访,直到学生心甘情愿来上学。
更尕求培一般选择家长和学生都在家时家访,大家一起谈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不了解学生家庭,教育难办好。”更尕求培说。
有一段时间,学生扎西桑吉总说心口痛,喘不过气。更尕求培让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后来他看到孩子写的周记,原来是父母天天吵架,孩子害怕,每天躲在房间里哭。更尕求培当天家访,将孩子的近况和盘托出,最后家长保证一辈子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更尕求培班里50个学生,离异家庭学生占一半,许多家长自己的生活都是一团乱麻,根本顾不上孩子,他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起居,多与家长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告诉他们。
“学生和老师之间不能有距离感,我跟学生说老师就像父亲,有心事、有困难就跟我说。”更尕求培说,“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已经毕业的学生康珠有一句话一直想告诉更尕求培:也许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一定是我最崇拜的老师。
6月15日是更尕求培的生日,学生今年为他准备了一个蓝色的生日蛋糕,生日牌上写着“爸爸更尕求培生日快乐”。
“我自己都忘了那天的生日,也不知道孩子们怎么跟家长联系上的,还把蛋糕送到了学校。”更尕求培笑着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