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具价值课改成果唱响教育的田园牧歌——湖南省宁乡市第十三高级中学办学纪实
好教育应该什么样?
省级示范高中应该办成什么样?
当邱田民2016年调任湖南省宁乡市第十三高级中学(简称“宁乡十三中”)校长时,他心中的好教育追求与示范高中的品牌诉求终于融为一体。
把教育还给教育,让生活更有生活,用文化的浸润与教育的感召共同构筑起一方让教师温暖、学生牵挂、师生都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天地,这是邱田民心中的“田园牧歌”,更是他带领团队以文化建设为基,撬动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向更理想状态发展的行动指南。
用文化改造学校,让教育回归生态田园
石头唱歌、墙壁说话、雕塑思考、草木含情、清泉育人,处处有景、景景生情,让环境发出教育的声音,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有意的教育。这是邱田民对显性校园文化的追求。他常说,建校就是建文化,办学就是办氛围,教育就是以文化人。校园文化就像时刻萦绕在耳畔的背景音乐,对全校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因此,他努力让学校“每次活动都润泽生命,每项服务都温暖人心,每寸土地都经得起考验,每个角落都启迪智慧”。
在邱田民看来,文化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文化是管理的保障,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擦亮学校的文化品牌,就需要提升有形的颜值——最美校园建设,涵养无形的气质——文化名片打造。提升颜值需要突出“六化”:区化、绿化、童化、净化、亮化、硬化;涵养气质重在做好两个表达: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的校本表达,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的无声表达——名生名师名校长,这是学校流动的名片,别样的风景。
“让学生接受平等而全面的教育,让教师享受专业且幸福的生活”,宁乡十三中创办6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以“凝聚三元精神,弘扬三笃文化,建设智慧学校,做好示范引领”为目标,通过学校景观文化、功能室文化、廊道文化、橱窗文化、寝室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等为载体,打造以国学为底色的校园主流文化体系,实现国学文化的校本表达。
所谓“三元精神”,是基于学校老址所在煤炭坝三元塘,流传着宁乡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易祓连中三元的故事,学校挖掘“三元塘”的精神内涵,确立了新的“三元精神”,即名师有品位、名生有品行、名校有品牌。
学校主张教师要有品位,朝名师方向努力,在平凡的教学中,矢志不渝,从容积极,追求卓越;名校要培养名生,学校倡导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学校引导教职工将学校的“工作目标”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统一,并形成共识,自觉自愿地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并积极地影响家长和周围的人。
同时,学校深挖国学文化内涵,提炼出“三笃文化”作为国学文化校本化的核心内涵,营造校园人文环境氛围。一是教师笃思,做智慧型教师;二是学生笃学,做进取型学生;三是学校笃行,做发展型学校。
为弘扬学校传统文化内涵,宁乡十三中国学讲堂、国学馆、国学轩、国学广场等物质文化建设渐成体系,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得到优化,文化标语、文化石相得益彰;校园环境在教育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传统道德教育的渗透实施,在生活点滴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文化人的学校,制度管不到的地方,文化就会默默地起作用。邱田民表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行“不言之教”,让全校师生在无意中接受着有意的教育,时时潜移默化,处处润物无声。这是邱田民希望看到的育人文化“田园”。
用生活温暖事业,让教师唱响悠扬牧歌
宁乡十三中率先在全市建设的“母婴室”,曾一度成为学校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这间利用教室改建成的母婴室只有80多平方米,面积虽不大,却成为“二孩时代”众多女教师最温暖的学校记忆。母婴室不仅配备了冰箱、空调、洗漱池、体重秤等生活设施,还摆放了沙发、茶几、饮水机、电视机等,靠墙的书橱摆满了育儿和休闲类书籍、杂志,古色古香、环保健康的装修,让每一个曾经走进这里的母亲都备感幸福。
这看起来是小事,却成为一所学校教师发展文化中的重要事件。
在邱田民看来,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每个教师的生活,让教师获得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也能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因此,学校积极营造“人本、人文”的管理环境,张弛有度,既严格管理又突出人文关怀。如鼓励年轻教师勇挑重担,适当照顾老教师、怀孕及哺乳期教师的工作安排。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积极引进优秀的免费师范生和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为使年轻教师安心工作,学校想尽办法解决各种问题,如学校统一租赁住房,解决新教师的住房问题;学校组织非本地年轻教师走访宁乡各地,增强他们对宁乡、对学校的认同感,让他们能落地生根,真正成为宁乡人,成为十三中人。
邱田民常说,好老师是引领出来的。为了促进教师发展,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活动,让各种“能人”走进教师群体,也让身边的“能人”不断涌现,引领教师群体不断成长,提升职业自豪感。特别是近年来先后有“邱田民名校长工作室”“康志良科技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文小红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朱红柳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易岚名团干名师工作室”等市级名师工作室落户宁乡十三中,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培养,一大批名师脱颖而出,带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步向前。
统计显示,学校现有6项省级、国家级课题;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有75篇次获国家奖,大批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校也获评全国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创新名校。
“完善以人的生命为指向的管理制度,使得有温度的管理更具温情”,这是让教师群体幸福发展的管理智慧,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歌声悠扬的文化起点。
用课程助力成长,让学生走向多彩生活
艺术节、体育节、读书周……每周每月都有展示才能的主题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活动、考察体验、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天都有自主参加的特色项目。
走进宁乡十三中,艺术生优美的歌声、婀娜的舞姿,篮球队掀起的阵阵喝彩,广播站传出的悠扬音乐,总让人感受到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和快乐的气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筑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
这是宁乡十三中活动课程所营造的温馨校园氛围。
“让每个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个个发展,人人成长”,是宁乡十三中的教育追求。因此,学校在以往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更为完善的学生活动方案,并将其提升为学校的活动课程,形成了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军人体验、社区体验的“三大节两体验”活动课程。学校团委、青年党校、学生社团及年级组、班委会等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得熏陶、获成长。
邱田民希望学生明白,学习在十三中,也是生活在十三中,更是成长在十三中。在这个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学校倍加呵护的。学校的职责,便是保护这个校园生态圈中的孩子可以有活力、健康、全面地成长。这种生活化的教育,正是学生幸福感的源泉。
如今,支撑宁乡十三中特色发展的是“一体两翼”模式,“一体”指以学校人文教育为主体,“两翼”指艺术教育和创新教育特色建设。在坚持德育为首的前提下,人文学科建设始终是学校大部分学生发展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让大多数人发展起来,学校的发展才有主要的骨架;而让艺术教育和创新教育得到发展,又能使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充满血肉、枝繁叶茂。”邱田民解读说,在人文教育方面,学校深化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落实国家课程,加大自主选修课程的建设力度,创造条件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一方面挖掘人文优势,延伸拓展学科内容,开发一些既能体现学校特色,又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文科、艺术和创新校本课程,建立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重点开发个性化的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用丰富多彩的学科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延伸扩展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以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开创学校特色,使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在“创新教育”方面,学校坚持以活动为平台,以竞赛促提升,开展了密集型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包括校园科技节、发明讲座、科学实践活动培训、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培养了一批有强烈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努力成就了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科技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大批学生沉浸于发明创作中其乐融融。学校因此被称为“小发明家大本营”,各类媒体多次报道,“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也逐渐形成。
同时,宁乡十三中围绕“艺术点亮人生”的特色教育思想,提出了“让每个学生的情操在艺术氛围中得到陶冶,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艺术教育中得到提升,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艺术创造中得到张扬”的目标。邱田民将艺术教育的行动策略总结为六点:一是设施+名师,夯实一体化的培养基础;二是普及+提高,抓好一体化的教学管理;三是大课+小课,完善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四是教学+表演,探索一体化的互促机制;五是专业+德育,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六是活动+示范,创建一体化的锻炼平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