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如何激发学校活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姚轶懿)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这次论坛聚焦教育评价,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当年逾90岁的顾明远先生透过大屏幕寄语与会代表,现场顿时掌声雷动。

    日前,2020明远教育论坛暨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广东佛山举行。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如何落实好这两个“重磅文件”,论坛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主题,数十位专家学者和名校长展开深入研讨。

    “教育改革真正进入深水区,明思方能志远,山高才能水长,希望本次由北京明远书院与山长书院携手举办的论坛能够集思广益,在智慧碰撞中产生更多真知灼见。”论坛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说。

    “教育评价改革的目的,是让学校充满活力,让孩子有笑声、有笑脸,让教师能开心愉悦,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达成的一个初步共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说。

    两个重磅文件的发布,向中小学校传递了什么重要信息?释放出哪些改革信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转变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最终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说。

    “今天的教育不能被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绑架,要把学校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解放出来,把教师从片面的知识训练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过重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关键是党委和政府都要切实转变教育政绩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直言。

    教育评价改革将给学校教育带来哪些新变化?对中小学校而言,如何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的契机,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教育品质?

    “要借力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吴颖民认为,“一方面,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大力建设高水平、多样性、有特色、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推动课堂变革,聚焦学科素养,改进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本中看来,教育评价的基本遵循是“尊重个性,差异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微创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实现课程、课堂、评价的校本化再造。

    说到教育评价,中高考改革自然是绕不开的热点话题。华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温忠麟提出“用技术匹配政策”的主张:“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必须用技术去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合理校准选考科目分数,避免出现选考某一科目考生扎堆的不合理现象。”

    对此,张志勇指出,当前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在第一批试点基础上有了重大调整,出台了高校分专业选科制度,以此排除学生选科时避难趋易的情况。除了好的分数转换机制,还要有好的录取制度,最终选择出一个最佳的、老百姓能接受的操作方案。

    任何教育改革,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是“人”。“我认为,当前教师队伍最为缺乏的,一是育德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这两点是要着力突破和解决的问题。”吴颖民说。

    “这次评价总体方案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改变教师评价,引导教师从‘育分’走向‘育人’。最关键的是,教师眼里要有‘人’,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他们的生活圈、朋友圈。”张志勇说。

    在主旨报告以外,本次论坛还设置了5个分论坛,与会者围绕“新课改、新高考与新课程建设”“探索美育评价新机制:以创造力为核心激发学生活力”“科学测评、综合评价: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多元评价:寻找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平衡点”“思政育人实践与综合评价体系构想”等话题展开了研讨。论坛由辰美国际艺术教育与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承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