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学校和教师怎么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采取负责任行动的青少年尤为重要,全球素养教育势在必行,但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全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全球素养无疑是一大难题。

    ————————————————————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贸、政治、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但同时全球化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采取负责任行动的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今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要“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国际理解教育、全球素养教育势在必行。但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全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全球素养仍然困扰着他们。本文将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相关组织对全球素养教育的实施建议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和全球素养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全球素养的概念、评价方式及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2018年通过国际学生测评项目对全球素养进行了大规模测评,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对全球素养的讨论。国际学生测评项目认为,全球素养是指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视角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者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互动,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这一定义将全球素养划分为4个维度,而这4个维度相互依存,并被世界和跨文化知识、理解和采取相应行动的技能、开放尊重的态度以及尊重差异的价值观共4个要素所支撑。

    因此,全球素养不仅能教,而且可教,而教师、学校和教育系统在发展学生全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层面的行动——

    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既可以通过独立开设全球素养课程(如开设有关贫困、全球化、跨文化沟通、全球气候变化的课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传统课程体系中融入全球和跨文化视角来实现(如在语文、社会科学、历史等课程中融入全球化和跨文化议题等)。而且,无论融入什么学科,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全球素养都要在充分参与、互动的课堂中进行培养。只有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才能就关心的全球话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和讨论,才能自由地表达个人观点。

    在已有课程中融入全球素养有关内容

    在已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中融入全球和跨文化视角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取得更好成绩。为此,教师需要厘清以下4个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化环境,什么议题和技能最重要;学生通过一个单元、一个项目、一次参观、一门课程能学到什么,取得什么进步;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使学生掌握预期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评价学生的进步。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选择兼具当地和全球意义的重要议题,可以遵循以下4个标准。

    一是该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这意味着议题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历,与学生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二是该议题应能体现当地性与全球性的联系。语言、文化、爱、友情等人类社会共通的情感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全球或区域性问题和社会现象(如中东局势对汽油价格的影响)以及区域性或国际性政策(如《巴黎气候协议》、联合国倡议)等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全球和跨文化议题对自身所处环境的重要影响。

    三是该议题必须具有深入探讨的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综合考虑议题的深度、广度、可延展性、潜在影响、迫切性、独特性以及伦理意义等。

    四是该议题需要学生灵活使用多门学科知识和多项技能。从现实角度来看,任何全球性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多门学科的共同作用,好的议题也应该是跨学科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二个问题与全球素养教育的教学目标有关,要重点关注全球素养的内涵,从提升学生分析世界、认可不同观点、有效沟通和采取行动4个方面具体展开。具体来说,应考虑以下3个标准.

    一是整合多学科基础知识。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议题如冲突、文化多样性、战争、发展等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构建学习目标时应考虑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而有所侧重。

    二是聚焦具体问题的能力。尽管具有全球意义的议题涉及到全球素养能力的方方面面,但是每一个具体议题一般聚焦于全球素养的某一维度,因此在开发具体教学活动时应把握教学重点。

    三是教学内容必须开放、共享。教学内容应为其他人理解和接受,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能很方便地了解全球素养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从而支持学生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指的是全球素养的实现途径问题。教师应在全球素养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从一个或多个学科视角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概念、方法和工具理解和解决具有全球意义的话题。全球素养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既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现,也可以通过展示、报告等形式呈现。具体来说,精心设计的全球素养教学应具备以下特点:创造基于多学科基础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灵活应用全球素养知识和技能提供机会,帮助学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教学环节要有所侧重,需要权衡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兼具当地性和全球性的议题;促进学生认知和社会情感上的深度参与,让学生体验自身对于全球议题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重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第四个问题与全球素养如何评价相关。对全球素养的评价应贯穿课程实施的始终,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评价要包含多重目标,如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投入、学习产出等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世界、理解差异、进行沟通以及开展行动;二是要开展持续性评价,全球素养作为一种多维能力,其培养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应从一个较长周期开展评价,对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三是评价、反馈要及时,应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并就学生能力作出及时反馈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四是引导多个利益主体参与评价,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家长、专家等都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多方面评价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培养参与、互动的课堂文化

    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教师不仅要将全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还要在课堂建设平等、尊重、包容、自由的文化氛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规范,并在与学生互动时予以践行。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担任班干部、创设兴趣小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对他人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身边跨文化或全球化的案例培养学生包容、尊重的态度。

    变革教学方法

    采用有助于学生参与、主动思考、自由表达的新兴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常用的教学方式包括:结构化辩论、有组织讨论、时事学习、游戏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服务式学习。

    结构化辩论常用于中、高年级,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通过搜集材料、展开论证、形成观点、进行辩论等形式不断增强对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认识,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组织讨论有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须旁征博引以支撑其观点,还应秉持尊重、平等的态度倾听他人的发言、避免偏见,通过讨论学生逐渐理解和尊重不同个体的意见,继而塑造自身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差异的态度。时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时事与课堂学习的关系。游戏式学习要求参与的学生遵守特定的学习规则,为解决某一任务而开展深入的团队合作。项目式学习适用于各年龄段、各种类型的议题,一般由小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基于真实的项目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有效沟通、化解矛盾,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社会情感技能解决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服务式学习是指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参与服务当地社区的学习活动,包括参与志愿活动、发动倡议以及直接向社区群体提供服务等,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思考履行相应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对自身理念的影响。

    ——学校层面的行动——

    除了教师,学校也会对学生的全球素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国际研究学校网络组织的全球学校设计框架,全球学校可以从愿景、课程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社区伙伴关系、组织治理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学校应为全球素养教学建立长期的愿景和使命,并将这一愿景形成制度,明确培养学生全球素养教师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并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安排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鼓励教师结合培养目标和计划制订相应的课程、教学方式。

    在愿景、文化和使命中突出全球素养理念

    愿景、文化和使命是一所学校价值观的体现,为学校的战略发展指明了方向。将全球素养的发展融入学校的愿景、文化和使命中,能够让学生、教师知道学校发展的优先事项,不管是校园官网、走廊海报、教室墙壁还是集体会议,都是向学生、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或机会。学校应在全校范围营造全球素养文化,创造环境让学生不断发展全球素养技能,形成全球思维。此外,学校还可以设定学生毕业时在全球素养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将学校全球素养的文化和使命转变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比如,学校可以为高中生建立以下毕业标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