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依然与书为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像人一样活着。”这话说得真好!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努力活出个性,活出色彩,活出尊严,活出生命的质感。

    《沙沙生长:中国当代民谣走唱录》

    郭小寒 著

    在音乐的世界里,我格外钟情于民谣。我曾一度将原因归结于自己草根平民的身份,然而又总觉得不那么确定,直至与《沙沙生长:中国当代民谣走唱录》这本书相遇。

    书的封面上写着这么几句话:“民谣是什么?是对记忆的共同回溯,是对未来的思索与抒情,是对生活的观想与感知,是自由自我的创造与表达……中国民谣30年,你总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对我来说,民谣歌手不仅用民谣诠释自己对世界的态度,还注入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悲悯与热爱……我呢,则是借民谣观人间烟火,民谣里装着生活的全部滋味,也藏着我细细密密的情思。

    郭小寒的文字很生动,她将民谣音乐人从舞台上请下来,又让我们读者席地而坐——就这样,来了一场三方的围炉夜话。我最爱的歌手张玮玮说:“人总归要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读着,想着,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究竟为什么钟情于民谣——借用民谣诗人吴吞的话说,就是从年轻时的放浪不羁爱自由,到今天两鬓斑白却将双脚埋在泥土里更努力长成一棵不知道名字的树,民谣记录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沙沙生长”。

    徐 翔 | 江苏省灌南新知双语学校校长,中国教育报“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教育的目的》

    〔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著

    赵晓晴 张鑫毅 译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2020年重读。

    《教育的目的》凡十章,始发于1912年。怀特海在1929年1月写的简短序言中说,这本书的核心观念是“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而又说:“这必然意味着,教师们也应该永葆活跃的思维。由此,全书对死板的知识或者说僵化的思想进行了抨击。”

    怀特海抨击“传统教育”:教师零敲碎打地教授很多科目;把僵化的知识、思想塞进学生的头脑。“零敲碎打,塞进头脑”,这个做法在怀特海看来,是称作“传统教育”的。而今天,我们仍能从当下看到这样的教育

    世界并不以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的形式存在,世界是浑然的。学科、课程、课堂,或者作业、习题、试卷,都只是生活之林某棵树的一片叶子。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片叶子与那片森林的关系。

    “并非经过你的打磨,学生的大脑才有了生命”“教育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生命”。这值得每一位从教者再四思之。

    《伦理:非如此不可吗?非如此不可!》

    〔法〕埃德加·莫兰 著

    于硕 译

    思想家莫兰以其“复杂性思想”享誉世界。他伟大思想的光辉和力量,即体现在对于人类思想“复杂性”的认识。

    “复杂性思想”(或译方法、思维、范式),是莫兰在1973年发表的《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中首次提出的。它带来了人类自我认识的革命。

    晚年的莫兰,以《伦理:非如此不可吗?非如此不可!》作为他一生思想探索的终篇,阐述伦理之于人类命运和福祉的必然、必要,坚信人类最终的出路,在善,在道德,在彼此的理解和爱。这不由得让人要引为同调。这也让人深敬莫兰的精神苦旅: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读莫兰,不禁想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语。人类思想史上一代代圣贤哲人对人之who、why、do的追问,正如人们从不同方向起步开始的登山,当他们趋近山顶时,所见将是同样的风景,举头是同一片碧空(置身半山腰时的言说,即我们通常阅读的书籍,众声喧哗,交响一片;我们即耳闻之,目睹之)。愚以为,莫兰是海拔很高的攀登者。

    周其星 |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彩色的读写教室”课程设计师

    《旅行箱》

    〔英〕克里斯·奈勒-巴列斯特罗斯 著

    常潇 译

    这是一本图画书,故事很简单:一个模样古怪的动物拖着很大的提箱来到一处新地方,其他动物都很好奇:这提箱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一只茶杯吗?可能。一套桌子和椅子吗?不太可能。全部的家园吗?怎么可能!这个陌生人一定说谎!

    当大家把提箱撬开,发现里面有一个破碎的茶杯和一张特别的照片的时候,他们开始理解这位陌生来客或许遭受了什么,而且为它创造了一件特别的欢迎礼物。

    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是旅行者,拖着拽着自己的过往,来到一个新地点。

    我祝愿每个人都能得到善待:有一杯热茶正在等待,有一座房子可以栖身,有几个朋友值得信赖。

    《写诗真好玩》

    树才 著

    孩子离诗歌最近,因为他们的语言最纯,他们的心灵最真。带着孩子一起读诗写诗,可以让你在这个风声鹤唳的世界,安之若素,喜悦与感动满怀。

    树才老师是一位大诗人,这些年来一直带着孩子读诗写诗,这样可爱的人,不多了。

    受树才老师影响,我也在努力带着更多人一起读诗写诗。我们成立了一个星星新诗社,坚持每日一诗——每天早上6:50,准时推送一首优秀诗作。我和我的学生、朋友,以此作为诗歌早餐。虽然阅读量不是很大,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不少人。有朋友说,诗社推送的诗作,陪伴她走过了一段职业生涯里的艰难时光;有朋友说,孩子的奶奶都跟着一起读诗了;有朋友说,女儿担任朗读小义工后,对语言的感觉更好了……我自己呢?总会在平凡生活里发现和营造诗意。我们在生活里,也在诗歌中。愿更多朋友,都能走进星星新诗社,走进生活的诗情画意,发现教育之美,享受生命之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