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有承接,更有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已经年过八十,而且早已告别教育,“宅”在养老院里;但当《跟着名家学语文》丛书负责人邀请我挂名主编并写序,我还是欣然同意了。这自然是因为这套《跟着名家学语文》丛书,是2011年《名家文学读本》丛书的延伸,其精神气质一脉相承。而我正是《名家文学读本》的主编,投入了很大心血,有很深情感

    对于我来说,或许还有更深的渊源:这就是2001年我亲自策划、组织、主编的《新语文读本》。这是我以一个学者、大学教授的身份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开始,也是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自觉尝试。一开始就定下了四大原则、追求和目标:这是“民间教育改革的实验”“对‘五四’启蒙传统的自觉呼应和追寻”“理想主义者的聚合”“‘中小学语文教育学’的自觉实验”。

    这三套书在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更重要的是,《跟着名家学语文》丛书之于前两套,不仅有承接,更有发展,有新的开拓空间。

    其一,这套丛书的最大创新点,在于其编写原则,由“文选式”转为“经典作家为中心”。同样是经典阅读,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某个“精神母题”,选择几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求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与思考。而另一种也是本丛书的编选,则围绕某个“名家(经典作家)”,从教材中的某名家某篇作品入手“打开一扇门”;然后,进入名家的系列经典作品的阅读;最后引导学生集中精力阅读名家一部经典原著:这就逐渐深入名家、大师的精神家园里,最后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丛书的策划者设想,通过小学六年的持续阅读,孩子能接触并认识48位名家、大师,并喜欢上其中的3-5位,阅读、学习一辈子。这样,把“跟着名家”学读书、学写作、学做人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进行人文素养的“全方位,立体化”培养、训练。

    其二,具体到语文学习,本丛书强调“跟着名家学读书、学写作”的统一,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这也很有创意。它所要解决的,是长期困惑语文教学的“读归读,写归写”二者难以有效融合的问题,而且提供了具体途径。据我所知,最初它是在进行鲁迅作品教学中的一个尝试:让孩子读完鲁迅某个作品后,用自己的想象和语言重述这一经典文本。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写法,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这不仅加深了孩子对经典文本的体认,更激发了孩子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自然打开了写作之门。现在丛书把经验上升为经典作品教学的一条原则,作为追求“读写一体,无痕融合”的有效途径,这无疑很有启发性。

    其三,本丛书的编选者将寻求“名家经典的文字与学生的生命对接”作为关键,这是抓住了要害的。必须承认与正视,名家(经典作家)与青年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之间的巨大差距,孩子在知识、阅历以至情感、心理上都缺乏足够条件和准备,接受经典的难度绝不能低估。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与可能。这里的根本原因,还是名家、大师和孩子人性的相通:几乎所有的名家、大师,自我生命达到的最高点,也必然是最为纯净之处,从而返归人性之本真状态,就与一切还没有开始的孩子相遇了。这就提醒我们,要引导孩子“走近(进)大师”,关键在抓住、抓准名家、大师和孩子“心灵的契合点”,而且应该是具体的:“这一位”名家、大师的哪一特点会和孩子产生共鸣,又是怎样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编选者、教师,在对名家的思想、文学、生命特点、精神气质的具体把握上下很大功夫。

    最后要说的是,《跟着名家学语文》的编选和教学实验,是与网络教学紧密连接的,这是它的最大特点和最具吸引力之处。丛书负责人告诉我,他在网上进行《跟着名家学语文15讲》直播,已经讲了几次,每次都有3万多人收看,反响不错。这样的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实验,是我们当年编选《新语文读本》《名家文学读本》时想都想不到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与最新科学技术的结合,很可能显示了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本文为《跟着名家学语文》丛书总序,有删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