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篇:用专业行动树学校榜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自2010年开启课堂教学改革,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发展成为当地的样板校,成为全国教改新典型。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6次到六道河中学听课、调研,学校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同行前去考察学习。

    10年来,六道河中学以课改为抓手,在“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建构起“分层异动”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教师分层设计并实施教学,课堂上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临时组建若干流动性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实现最佳的学习,真正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还形成了人和、场乐、法活、果丰的“和乐”课堂文化。

    校长贾利民带领团队将这样的“智慧课堂”思想进一步放大,建构起“智慧教育”体系,包括智慧管理、智慧德育、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评价、智慧培训等“六大工程”,最终形成管理“和顺”、德育“和美”、生态“和怡”、课堂“和乐”、评价“和畅”、关系“和融”的六道“和”文化。

    六道河中学指向生命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激发了师生内在动力,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提升了学校。在这里,教师自信的面容与学生自主的行动,青春的心态与和谐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教育图景,走出了不同于一般乡村学校的发展大“道”。

    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互联网+跨学科改革样本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跨学科课程改革,聚焦能力和素养培养,形成了主题式、统整式、数字化、项目化、综合化等新的学习模式;构建了“统整项目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边界、班级边界、空间边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开展移动式、个性化和探究式学习。 

    “统整项目课程”是以STEM理念为引领,针对“数字原住民”即现代儿童的特点设计的以跨学科为特征的开放性课程体系。课程的核心是让学习与生活深度连接,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性问题。目前已形成学科内统整、跨学科教学、跨学科统整以及超越学科的主题统整四种基本课程模式,通过互联网构建起新的学习生态,促进了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跨界融合。

    6年多的改革探索成效显著,不仅为全国“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实践样本,为STEM、课程统整、研学旅行等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搭建了创新的平台。学校课程团队共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专著《中小学在线教育指南》已正式出版。课程入选国家精准扶贫项目,乡村青年教师公益培训计划;发起的“统整项目课程全国教师培养计划”,通过网络直播辐射到全国20个省份150多所学校;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优秀案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重庆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大空间拓宽智慧育人新路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办学11年来,立足学习中心立场,咬定“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不放松,将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实现了学校“特色学校建设立根本”“卓越课堂改革增内涵”“智慧教育探索创未来”的“层进式”发展。

    开启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景瑞小学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将信息技术融入学校环境、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等诸要素之中,探索面向每个学生、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具有充分广度、充分深度和充分关联度,获得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2014年,学校采用“四方协同”机制,构建起集教、学、评、管、研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交流互动学习,形成了“管理空间·领导好管、教师空间·教师好教、学生空间·学生好学、家长空间·家长好用”的智慧学习新场所。随后学校常态推进“兰韵智慧学习模式”,即以物联网为基础,借助交互式学习管理平台,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主题、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经历课前自主探学、课中合作研学、课后个性拓学三个阶段,同时可视化呈现学生学习的思维结构、进程、策略,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分析、评价、创新层次。此项智慧学习模式2018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最佳案例”。学校还多次受邀入展国际教育信息化展览会等,累计接待全国同行6万余人次到校考察学习,辐射上千所学校,惠及百万余名师生。

    如今,学校借助信息技术,从学习空间无边界、学习方式无边界、学习内容无边界等方面入手,着力建设无边界未来学校,促进基础课程改革走向深水区。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率性教育”让学习真正发生

    师范院校附属中小学与其他中小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学校具有实验性,承担着大学的一些教育实验和改革任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在早期的教学改革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提出“三不”,即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加大作业量、不搞频繁考试,立足于上好每一节课,不加重学生负担,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十五”期间,学校基本实现环境的生态化、网络化、开放性和多功能性,实现了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异步性和多样性,学校“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校长于伟带领下,学校秉承“率性教育”理念,强调“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并进行“率性教学”改革,实施“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学校还发布《率性教学论要》,强调教学“有根源、有过程、有个性”,提出了率性教学的三组表征,即情境具象、操作体验、对话省思。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策略,即明确儿童学习的起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指导学生主动展开归纳。率性教学放大了儿童的学习过程,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表面化现象,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持续探索中,在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基础教育改革鼎新的时代大潮的回应中,学校自身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于2014年、2018年先后两次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