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磅礴的力量
魏书生先生曾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教育就是和孩子们一起过日子。”我很喜欢“过日子”这3个字——与家人如何相处,与学生就如何相处,这是一种非功利的教育态度。当我们畅想未来教育时,总是离不开新技术带给传统课堂的绚烂变化,但在我看来,未来世界里,教师的核心修养必定是人文精神。
《论语》说“君子不器”,君子应该是广泛学习、全面发展的“人”,而不应该成为只有特定用途的“材”。学生要成为“人”,就应当具有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甚至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那么甚至可以说,这个学生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
教师都应具有人文精神。以小学语文为例,教材许多地方的编排都体现了人文价值和人文思考,比如编者将《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等中国神话和以《普罗米修斯》为代表的希腊神话故事编排在一起,就是希望学生在对神话故事的不断深入了解中逐步体会到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绝不应该在课堂上只讲授课文、分析写法、积累字词,而是要把课文背后体现的人文价值传递给学生。
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每一项提高,背后都有思想的来历。教师不仅是教授知识和技术本身,还要传递给学生其背后的思想来历和精神起源。一个数学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时,也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定理的发现在古希腊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一堂不具备人文精神的数学课,培养出来的最多是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人;而一堂具备人文精神的数学课,则有可能孕育出创造新的数学理论的未来先驱。
在我看来,教育是理想主义事业而非功利主义事业。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价值是超越利益并且永恒存在的,如果教育堕落为功利主义事业,只专注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特定人才,只需要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那就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了。在我步入教坛、站上讲台之时,便常常反思自己有没有传递给学生知识本身之外更深远的价值。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失去了对家国天下的关怀,失去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失去了对人生意义的关怀,也许会成为某种人才,但很难成为一个民族寄予厚望的未来。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人文精神始终是核心,人与人的联系、人与世界的联系都包含其中。教育作为人类精神活动中最突出、最广泛的一项事业,它的承担者——教师,更应具有人文精神,因为这才是最能触动人心、最磅礴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