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推进“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项目
本报讯(记者 高影) 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农村学校的发展之路在哪里?人工智能如何促进农村教育?2020年12月28日,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指导,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简称“巨小”)主办的人工智能项目推进会在巨小举办,与会专家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研讨。
教育部教育装备与研究中心主任曹志祥表示,“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项目要融入师生生活,应用到各个学科,而不能仅仅把它作为一门信息化学科来看待。“一定要让它变成‘葡萄糖’,贯穿‘五育’并举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发挥其延伸和带动作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推动学校管理和发展。”曹志祥说。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项目学习?国家督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认为,学校应根据孩子的兴趣,树立“玩中学“的理念,创意玩法,依托农村孩子特有的游戏开发特有的课程,比如葡萄藤编织等。在刘可钦看来,人工智能课不需要高深的理念和复杂的程序设计,而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编程式思维”。此外,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坚守学习属性,回归生活,使其成为供学生探究的课程。结合巨小农村特色和葡萄文化,学校可以围绕现代科技农业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进行探索。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贾积有同样提倡,巨小的人工智能教育要与校园文化融合起来,要与农村学校的特色融合起来。比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把课程开到师生熟悉的葡萄园里,“在葡萄园上劳动课时,借助于教育技术,如传感器、程序控制等,既可以让孩子描述葡萄生长的细微变化,还可以让孩子借此表达自我感受”。
“巨小的人工智能教育应实现学科的融合、特色的融合、文化的融合、历史的融合。”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聂延军说。
推进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余清臣表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第一年,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立足于农村。”余清臣说,“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往过于强调均衡,本项目要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格局中探索打通农村小学发展的通道,使之与城市一样同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余清臣期待巨小正在做的“AI+梦想空间”能够成为农村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样板。
据悉,参加本次推进会的还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中关村第三小学党委书记石磊,首都师范大学博士高洁等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密云区教委相关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