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切自己的阅读
提到书单,我总会想起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的一段话:“我常被询问:要弄文学,应该看什么书?这实在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
好书很多,好的书单也有很多,但是人只有那么多时间,要吃饭睡觉,要处理家事,要交友……那么多书单,那么多书,真的需要跟着读吗?
我早年也会翻阅各大书单,自己也给学生定制过书单。但是各大书单上的书并非与我切身相关或是我想读的书,好书再多,与己无关,也就越发不大关注书单了。
近年来与学生讨论读书,对陆九渊的《读书》一诗感受日深:“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别人给的,始终是别人的。读书应该关心自己,福柯在他的法兰西学院讲座提到,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关心你自己”。读书最重要的是反思自我,并通过阅读和反思拓展自己对世界认识的边界,这些不是靠别人的推荐可以获得的。
相比较书单,我更相信书店。除了因为疫情在家不能出门外,我每个月至少逛一次书店。书店里有数不清的书籍陈列在眼前,每一本都以其全部的面貌呈现,可以只看封面,也可以随手翻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动用智识和眼光挑选自己喜欢阅读、真正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我爱读诗,一年来我阅读的诗集大多是从书店购得的,扎加耶夫斯基近年的诗作集,两本小册子《永恒的敌人》和《无形之手》,大部头的《米沃什诗集》《希姆博尔斯卡诗集》和《赫贝特诗集》等,都是在书店购得的。小本的常常一口气读完,大部头放在案头,随手翻翻,也不必期待全部读完。
“文学从来都不事先存在,要不断重找、更新”(《未来之书》),正如人之于阅读一样。而书单往往是预设了你要读的书,读者如果只关注书单,不关心其中书籍与自我的关联,就会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自己买的书,总不可能看都不看一眼就买下来,其中的甄别本是一种阅读。买完了书,你的心中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书籍索引,哪怕是不读,在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知道在自己的书库立即找到什么样的书。
书店的书并不一定全,我最近偶遇的布朗肖文集没能在书店买全,剩下的是在网上书店购得。网络作为查漏补缺的好助手,有很大作用。然而即使是网络购书,也要有主体性。我最近带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引文选自罗马尼亚哲学家齐奥朗的《思想的黄昏》:“悲伤是一个天赐礼物,如同陶醉、信仰、生存,以及伟大、痛苦和不可抗拒的一切一样。悲伤的礼物……”学生对于悲伤的理解不够深入,我围绕“悲伤”这个主题词,在网上搜索确定了五六本书,网络购书回来进行阅读,最后整理了大概一万字的内容给学生,将这个话题的理解和思考推向更深处。
书店、网络、杂志、电台,只要有一个“我”在,你总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遇见属于自己的那一本或一类书。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