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好学校“镜文化”中长出好教育——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镇镜山小学办学文化解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镇镜山小学用多年的实践创新证明了一点:教育,只要用心,没有做不好的;学校文化,只要根植于儿童,没有不产生巨大育人效益的;学校的强大,往往是从文化的培育开始的。

    ——————————————————

    “每天看见更好的我”,这是一所学校的愿景,也是学生每天“微演讲”的主题,让成长的每一步想得到也看得见;校园不大,却可以有“镜苑、镜楼、镜廊”,一步一景,让运动、艺术、创客等体验与文化元素无处不在;师生不多,却在镜探课程、鉴进课堂中,“互为镜鉴,共励共进”。

    这是坐落在长江边畔、镇镜山边的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镇镜山小学。没有优越的条件,却因独到的文化而深刻;没有特殊的实践,却因生长的智慧而先进。

    走进镇镜山小学,便走进了奇妙的镜像世界,引发教育有趣的镜鉴哲思。

    寻镜:文化在肥沃乡土中生出来

    “镇己以德,镜思明智,山水养体”,这是“镜文化”的美好期待。镇镜山小学校长闵军回想几年办学文化的探索,颇为感慨。

    镇镜山小学本是当地葛洲坝的企业学校,2006年移交地方教育局,虽然身处城市,但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2016年,闵军调任镇镜山小学校长。在这样一所办学条件没有优势、办学活力不足的小学校,怎样凝聚人心,发掘出育人的新力量?陷入沉思的闵军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想到了孩子成长的那些简单而有意义的教育,于是选择带领团队通过凝练办学文化、以文化系统改进学校的路子。

    最初,他们在校名上下功夫,“镇镜”文化成为团队讨论的主题,却无法真正深入到育人的根本问题。直到湖北省人民政府督学李情豪在一次到访中,删繁就简提出以镜为鉴的“镜文化”,似乎一下子让闵军和他的同事豁然开朗——原来一所老学校的文化建构,更需要从历史、社会和教育的文化基因里提取点亮人心的价值认同。

    “以镜为鉴,志高行远”成为镇镜山小学的办学理念,“心有明镜,行必灿烂”成为校训。他们围绕“镜”建构系统的文化主张,希望通过教育“每天看见更好的我”。

    “学校文化是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中长出来的”,闵军兴奋地讲解学校的“镜文化”:镜,透显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镇镜山优雅的区域文化;彰示出镇镜山小学高品位的办学目标。“以镜为鉴”就是要铭记这些文化的精髓,始终坚持以光亮、透明、真实、公正的思想来办学。

    在闵军看来,文化建设等不得,是因为学生的教育等不得。“镜文化”就是要构建榜样参照、自我反省、知行合一、志存高远的文化场域。这是学校发展的高远追求,是学校需要积淀的深层土壤。如今,已经颇见成效的学校文化建设,让师生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到一所城区小空间薄弱学校里大教育的滋养。

    探径:文化在特色实践中显力量

    “努力吧,镇镜少年们”“每天看到更好的我”!这是镇镜山小学每周一升旗仪式上主持人与学生的一段振奋人心的对话;丰富的文化墙,贯通古今的“镜廊”,让学生每一刻在校的时光都有自由运动的精彩;一扇“魔镜门”、一卷“魔镜帘”,让每一间教室都充满神奇的力量……

    在这个不到10亩的校园里,学生从入校到教室、再到活动场所的全部活动场域均被打通,校园内无一处死角。每个年级的文化均有特别的设计,从一年级六年级确定了“静、净、敬、劲、竞、进”的“六JING”目标,对应的“镜探课程”和“鉴进课堂”应运而生。学校的“镜苑”则围绕“人文之径、运动之径、艺术之径、梦工之径、科创之径、生态之径”做起了“微文化”,对应的活动与课程支撑起学校的特色发展。

    其中,“生态之径”里挂在墙上的校花太阳花组成“静、净、敬、劲、竞、进”,正好对应六个年级845名学生,每个学生仿佛一盆向阳的花,组成各自年级的“JING”,在学校灿烂绽放。而学生也都喜欢到这里来精心照顾自己的太阳花——那不仅是班级的“荣耀”,也是自己童年的“伙伴”。四年级(3)班学生周姝婷告诉记者,她的观察日记就锁定了自己的太阳花——与太阳花一起成长绽放的她,“每天都能看到更好的自己”,因此会充满力量。

    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刘诗文说,学校虽然面积不大,但因为“四通八达”,从没有空间狭小之感。六年级(1)班学生李幸子最喜欢的“镜廊”,不仅呈现学校文化的解读,还有好的学生作品与“镜鉴”故事展示……

    现在,由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学校获得600多万元资金得以高标准改造校园,由此,外观环境文化与精神文化有机融为一体,在课堂、课程、管理、评价、环境、活动中全面渗透。

    其中,学校的“镜探课程”以年级为单位做系统设计,一年级绘本编创课程、二年级体验习得课程、三年级故事演讲课程、四年级磨砺教育课程、五年级趣味比武课程、六年级一日三省课程,一月一个主题,每个主题一课时。如一年级绘本编创课程对应静文化,设计“小镇讲静字”“动物开会”“小镜爱读书”“夜晚静悄悄”等主题,蕴含“安静的学习品行”“平静的心理素质”“镇静的性格特点”“静雅的为人态度”等育人价值。

    同样在“镜文化”精神特质之下,“鉴进课堂”强调学生的学习互为镜子,彼此激励、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形成“互启、互鉴、互励、互进”的真实课堂。在这样的倡导下,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氛围浓厚,学生间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激发启迪成为常态,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成长样态日益成熟,每一节课都有进步成为普遍共识。

    为了让小空间产生更大的生长意义,学校每周五下午开展社团课程,而平时每天课后的托管时间又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众多社团——这种兴趣化、课程化的“晚托”其实给学校增加了不少负担,起初也遭遇学校教师的反对。副校长李智告诉记者,为了落实这一课程,学校要求教师严控学科作业,让没法在放学后按时回家的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完成作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课程学习。

    “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境界就是要培植属于学校自己的独特文化基因,形成一种‘无须提醒的自觉’,生长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与价值流,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与教师的生命成长与生活状态。”闵军如是说。

    沉静:文化在师生心田中生智慧

    “我愿是一面纯洁的镜子,让人认清自己,不被世俗迷惑,去触摸自己的心跳,感受生命的美好……”这是镇镜山小学2014级学生程鹏宇因为“镜文化”写下的一首诗:《装一面镜子在心里》。

    教师彭安菊在《与镜子同行》中说,人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的不仅仅是他人,还有自己;照亮的不仅仅是脚下的路,还有未来和人生。有了这面镜子,我们就有了信心与勇气;有了这面镜子,我们才不会走错路,走弯路。

    当“镜文化”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走进每一位师生的心里,学校就有了一番新景象,师生也就不断去关注“镜”、研究“镜”,在“镜”的文化意蕴中找寻借鉴的意义,在共同书写“镜”故事中践行“镜”人生。

    这其中,有公平公正,有透明反思,也有榜样借鉴。

    四年级班主任孙婷记得,2018年在一次征询学生意见座谈会中,许多学生希望给教室里增加柜子。没想到假期后再返校,教室里就安装好了柜子——每一个学生都兴奋地去摸一摸,更从心底里高兴,那时候“镜文化”的种子就在心中种下了。

    语文教师邢雪笠曾带领学生写作文——畅想未来的学校,有学生希望在雨天有上体育课的地方,这样的“意见”经由教师提上学校工作研讨平台,随后在校园改建的时候就特别设计了“风雨操场”,并且连通了教学楼和校门——下雨时学生可以不湿鞋顺利走向校门口,少了安全隐患。美术教师闵君谈起这项举措颇为感慨,校园里、楼梯间多处立起的镜子,也是“请”来各个年级的学生比照后设计的高度。

    不仅如此,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家长也广泛参与进来,提供帮助,积极建议,实现了家校共建共育。

    “文化建构的点子是转出来的。”闵军将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意归功于大家深入校园每一个角落的观察,亲近每一个人的思考。因此,“学校文化的发展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形成了“镜察管理架构”,善于用好四种镜子,即用好望远镜,确立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目标,具有前瞻性,可期待性,激发奋斗精神;用好显微镜,发现教师、学生的优点,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用好放大镜,发现每个人的优势,注重表扬鼓励,激发师生斗志;用好后视镜,经常回头看,反思得失,改进工作。

    正是以“镜文化”为统领,镇镜山小学以内涵提升为重点,促进师生与学校协同发展,每一步都得到师生的认同,每一点改变都赢得学生的喜爱。

    创境:文化在生命绽放中有镜鉴

    “我觉得这所学校比我们学校大多了!”如果没有对比,一个外校的学生在镇镜山小学发出这样的感叹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2020年疫情期间,副校长张小红值班时带自己的侄女在学校玩耍,听到了这样的感叹也不由得引发了深思。为什么孩子会在面积小许多的镇镜山小学感觉到“大”?从教育局基教科调到镇镜山小学一年多的张小红,真切地看到了学校的变。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之所以感到空间更大,就是因为这里的限制少,这里的空间利用率高,这里的场域总是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所以深处其中,不仅有身体的自在,更有心灵的自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