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共情的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晚自修结束,小宇突然发来信息:吴欢夜不归宿,跑去网吧玩游戏了。我当即联系家长,恰巧家长外出打工,我便连夜到网吧找回了吴欢。

    吴欢泪流满面地说以后不打游戏了,可没几天又偷偷跑去网吧,我打电话给家长,吴欢妈妈赶到了学校。这一次,无论我如何劝说,吴欢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有点力不从心,家长也对孩子失望透顶,反复自问“他怎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我的教育无效?思前想后,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一切都以“我”为出发点,对孩子的内心需求缺乏关注。如若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或许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而我首先要找到孩子心中那根弦。

    整理好思绪,我再次把吴欢请到办公室,他一坐下就低着头不出声,对我的提问也是或点头或摇头,师生谈话陷入僵局。

    沉默片刻,我起身给吴欢倒了一杯热水。喝完水,他整个人神情放松了许多。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上网?”吴欢没有反应,我重复一遍,他还是没反应。“你是不是很孤独?”听到这句话,他略微抬起头,眼眶竟然湿润了。“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话音刚落,孩子强忍着泪水连连点头。

    “别人都玩游戏,课间谈起来眉飞色舞,我都插不上嘴。我也想玩,但我没有手机,只能去网吧。更重要的是,同学都不喜欢和我玩……”

    我坐在旁边默默倾听,没有打断他。吴欢去网吧是为了释放压力,玩游戏是为了跟同学有共同话题。问题的症结已了然,我便从父母赚钱的艰辛与对他的关爱之情两方面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慢慢就想通了,离开时还主动跟我说“谢谢”。

    我琢磨着,治疗吴欢的“网瘾”需要家长配合才行,便拨通了吴欢母亲的手机,建议他们在生活上多亲近孩子,在情感上多给予关照。与此同时,我暗中发动学生多与吴欢交流,课上也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增加良性刺激,培养他的自信心。

    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吴欢慢慢戒掉了“网瘾”,课上认真听讲,还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第一次对吴欢的教育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没能将心比心地理解他。第二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帮助他在班级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做好学生个体的工作,更需要班主任从高处着眼,为孩子建构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没有冷静分析就开始的教育行为是鲁莽而无效的,班主任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凭借共情的力量治愈学生的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普宁市兴文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