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学研行:狮山教育的理想改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燕敏跟老师们做工作:“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是为了改善教学行为。如果我们的常态教学按实验要求去做,专家进校就不用特别准备,平时怎么做就怎么展示。”

    校长的话让教师们豁然开朗,尽管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当教师们适应了新的教学要求,他们渐渐变得游刃有余,尝到了实验的甜头。教师的成长变化仅从一个数据就可略见一斑,近几年学校的副高级以上教师由1位增至7位,镇级名师从9位增至22位。

    但在朱燕敏看来,教师最大的变化还在于精神成长:“他们的思维方式转变了,能够站在儿童立场去做教育。”

    这不,校园的花圃里种着风铃木,秋天结出果荚,经常有淘气的孩子去摇树。发现了问题,教师们没有一味批评,而是设计了“我为花圃献计策”的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在花圃四周围上废旧轮胎,刷上五颜六色的油漆,把这儿变成了校园里一道风景线。

    “现在教师们都明白了,要提升生命质量,就应该自觉地把学习、研究、行动融为一体,教育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朱燕敏感慨道。

    有这样一件事,让曾任罗村中心小学校长的杨瑞珍深深感动。那是开学前夕,她正为学校的班主任安排费尽心思。一位老教师给她发来微信:“校长,如果您信任我,就请您聘任我,让我继续当班主任。”

    看到这条微信,杨瑞珍心里暖暖的。可谁能想到,这是一位在其他学校差点落聘的教师,但自从到了罗村中心小学,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关键是把教师放在对的位置,构建立体化发展平台,让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感。” 杨瑞珍笑道。

    为了给教师成长提供展示空间,杨瑞珍最具创意的一招就是把每周事务性会议变成教师研讨会、分享会,围绕某个专题进行同伴分享:班主任经验、学科方法、家教心得、生活感悟……“起初是指定专人发言,慢慢地尝到了甜头,现在大家都抢着要发言。”杨瑞珍说。

    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曾经陷入办学困境的罗村中心小学近几年先后获27项省市区级科研成果奖,教师获区级以上奖励300余人次,杨瑞珍也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

    激扬澎湃的教育福流

    2020年5月,返校复课第一天,南海区区委书记闫昊波来到狮山检查学校工作。看了各学校科学、有序、细致的教育安排,闫昊波不吝点赞。

    “随着疫情持续,大家难免会滋生焦虑、担忧、恐惧等情绪,这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狮山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钟剑涛说。为此,她带着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及时送上一份心理防护指引,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咨询服务。居家学习期间,钟剑涛和她的团队先后推出多节网上心育课,成为师生和家长身边的“心理守护天使”。

    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像是狮山教育的“试金石”。追根溯源,几年来“学研行”组织建设已经深入到学校教育内部,改变着大家的工作习惯,也潜移默化地提升着狮山教育的品质和内涵。

    打破传统教研模式,尝试“主持人+兼职教研员”的名师工作室新机制,是狮山教育的又一项管理创新。

    “过去,教研员往往一人负责多个学科,既不专业,又长期脱离课堂,很难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狮山镇教研室主任徐恩兵说。

    为此,像钟剑涛一样,如今在狮山,少数专家型教研员被赋予了新职责,成了“学研行”的领头雁。德育教研员刘习洪成立以班主任骨干为核心的“学研行”组织,引领全镇班主任专业发展;体育教研员黄华斌组织体育骨干教师,用“学研行”理念指导大课间活动和特色体育活动开发。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专业引领+行政驱动’的教研新模式,由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兼任教研员,既负责培养名师,又引领学科发展。而原来的教研员则变身为教研协调员,发挥行政的组织、协调、监督等职能。”徐恩兵介绍。

    来自罗村二中的李祖英,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龄25年的她,因为教学业绩突出,曾教了23年初三毕业班。担任镇兼职教研员后,学校很支持,安排她改教初一,还减少了工作量。

    如今的李祖英可谓是“如虎添翼”,13位工作室成员全部是镇区级名师,组成了一个辐射全镇的“学科共生体”。去年“停课不停学”期间,眼看许多教师不会上网课,李祖英组织了5位区级学科名师,面向全镇推出线上公开课,不仅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他们的微课作品还获得佛山市微课大赛一等奖。

    “工作室定期举行主题教研,我们都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痛点最清楚,每次教研活动都深受欢迎。”李祖英说。

    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在全新的教研机制下,每一位主持人都是专业引领者,27个工作室就是27个“学研行”组织。

    而梁刚慧真正希望的是,通过这样的专业引领,让学校内部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从年级组、学科组到备课组,都变成一个“学研行”组织。

    平时只要有时间,梁刚慧很喜欢到学校去,沉潜到课堂里,研究师生的教学。他曾经在课堂上截取师生的对话实录,统计发现,教师说的话是学生的3倍还多。“课堂上明显还是教师唱主角,没有把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存在大量的泡沫。”梁刚慧反思说。

    就在去年初,狮山镇抓住备课组这个基本的教研单位,出台了“学研行”备课组建设方案。“许多教学中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备课环节。构建‘学研行’备课组,就是要让教师通过学习把握教育规律,通过研究明了教育本质,进而通过行动超越自我。”狮山镇语文教研员吴珍说。

    “学研行”备课组建设给学校带来的神奇变化,狮山镇英才学校教务处主任岳荣深有感触。

    英才学校是一所建校才一年多的新学校,年轻教师居多,生源素质较差。第一次全镇教学质量测评,学校排在公办学校倒数第一。学校的变革从“学研行”备课组建设开启。设计活动记录表,严格备课组流程管理……一开始教师们觉得太麻烦,费时费力,但一段时间后,大家尝到了甜头,课堂教学明显改观。

    让岳荣高兴的是,如今学校里自发成立了许多“学研行”民间组织,有班级管理的,也有学科融合、读书分享……显然,当“学研行”逐渐变成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自觉选择,当他们习惯于这样的专业生活方式,也日渐体验到越来越强烈的职业幸福。

    对这种幸福的状态,梁刚慧称之为“福流”。“当一个人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事,做着特别有意义、有成就感的工作,完全投入进去,就会体验到这种澎湃的福流。”

    让更多教育人享受到澎湃的福流,是梁刚慧的心愿。就在2020年,顺应机构改革精神,狮山镇教育局正式更名为镇教育发展中心,随着新的5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梁刚慧任重道远。

    值得自豪的是,如今的狮山镇,每年都有数千名教师获得市区级、省级乃至国家级表彰奖励,“大城良师”正成为狮山教育的闪亮品牌,一个有情怀、有底蕴、有内涵、有高度的“岭南教育名镇”的理想目标也在逐步实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管理漫画     下一篇: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