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禁机令”是道智能考题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并对“确有需求”的情形打上了“管理补丁”,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这从学校标准化管理的角度为中小学如何监管学生带手机行为提供了及时必要的管理依据,不管对于学校管理还是学生自我管理,以及家长配合学校管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都是及时而必要的提示、提醒和规范。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过早使用手机和频繁使用手机,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从表象上看,频繁使用手机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这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是一种看得见的健康隐患。从深层次看,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不稳定期、兴趣易转移期和注意力不集中期,对外界事物缺乏完备而全面的认识与评价,如果中小学生过度接触手机及依托手机传播的海量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极易导致沉湎游戏,更会因辨别力和自制力不强被黄赌毒等负面信息沾染。因此,采取措施减少中小学生接触手机的频率是非常必要的科学成长干预。但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智能化手机的广泛应用同样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新天地和新载体。比如手机课堂、网上教育、安全教育、学科教学、体育锻炼评价平台等,都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同时,相对于寄宿式中小学而言,虽然学校传统的电话供给比较普遍,但孩子与家长的智能化沟通仍然是一种现实需求,比如视频对话、图片传送、家长对孩子在校成长状况的适时了解等,手机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简单叫停和采取搜查甚至当众警诫并不科学,人性化、智慧化的管理才是正理。对于学生个人手机而言,理性的使用方式是只用于学习成长,而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这也是一道摆在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面前的智能考题,考验的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家庭教育、家长监护、社会治理的智慧应对能力。
前不久,某校出台了一项管理措施,每个班级在家长自愿的基础上配备一台智能化手机,明确使用人员和使用时间,有效解决家长、教师、学生的动态沟通问题,并可以由值日生动态上传学生在校表现和一日生活情况,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科学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手机管理尝试。而这也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管理,从健康成长的角度科学评估孩子是否具备带手机的条件,并做好相关辅助管理。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科学延续这种“手机管理善意”,引导孩子科学使用手机。
与此同时,面对中小学生如何处理个人手机问题,社会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文化、宣传、市场、公安、网信等部门要严肃查处手机黄赌毒信息传播行为,通信部门可以推出针对中小学生的“防毒绿色智能手机”,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手机屏障,这同样也是极具善意的成长关爱和“智能化应对”。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禹州市教育体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