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好学校建设一所看得见童年的未来学校——解读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小学的系统变革
从班组群到场馆学习,再到教育小镇、微型城市,学校的环境设计、教育的功能建设不断从固定教室走向开放社会,从有限区域走向无线空间,从智能发展走向综合生活,面向未来的教育正在不断超越当下思维,超越传统架构,呈现理想的可能性。建校不到两年的深圳市红岭实验小学,就是站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教育领创的高度,从校园建筑到办学体制、从管理模式到课程设置全面创新,探索构建“未来学校”。
——————————————————————
作为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集团)开办的第一所小学,红岭实验小学从2019年创办之初,便确立了建设一所看得见孩子童年和未来的新型现代化“未来学校”的目标。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万科集团合作成立红岭教育基金会,专项支持红岭实验小学的改革探索,优化人、财、物管理制度,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建构高效、务实的现代学校制度,通过课程体系创新、空间建筑创新和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未来学校”发展的新样态。
探究跨学科 课程体系创新谋融合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学科门类多,知识分割过细,某些学科之间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等,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成了“背诵—记忆—练习—考试”枯燥的“机械运动”。在这样的学校里,课程与教学看得见分数、纪律和管理,却看不见孩子的童年、情感,看不见孩子的选择和行动,更看不见孩子美好的未来……
红岭实验小学自创办之初便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从课程出发,以课程作为杠杆,撬动整个学校变革,让学校真正变成一个看得见孩子童年和未来的地方。
在课程设置上,红岭实验小学秉持“珍视每一个”的教育哲学,立足当前国内现状,与国际接轨,基于“跨界融合、理解本位、问题导向、真实表现、深度探究”进行整体设计,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真实的表现性任务中遇到问题,展开深度探究,并获得学科理解或跨学科理解,进而发展学科素养或跨学科素养的过程。其中,跨学科课程将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观念或学科方法(两种或以上)在多种情境下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完全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理解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形成的过程,以个性表达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理解思辨、探究、表达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为此,学校课程需要在大概念统领下进行逆向设计,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深度探究。所以学校创新教学组织,采用分学段、班组群、混龄制的教学管理,实施主班教师负责制、全员参与制的班级管理,采取主副班教师与学科教师协同备课、协同上课的教学组织方式,创造灵活、公平的学习环境,将探究与真实的情境和目的联系起来,围绕开放式问题来组织教学,激发、鼓励好奇心,使“建构理解”的过程尽可能清晰,鼓励学生多说多想,把自己视为学习过程主动的参与者。
随着课程而创新的还有评价机制。学校探索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多样的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方式。将甄别式评价变为发展式评价,不仅评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运用理解力六面(说明、诠释、应用、视角、共情、反思)评估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一系列的变革促使红岭实验小学学生在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中进行项目化学习。无论是国家、地方或者校本课程,“探究”都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确保实现概念性理解、必备品格形成与关键能力获得等学习目标。
如一年级学生探索的《校园》主题中,开展“初识校园”“认识校园功能室”“校园岗位采访”“我是小导游”等活动。在“初识校园”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度探究等方式完成诸多项目,如制定公约、作品记录、表达分享、绘制作品、记录你眼中的校园、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校园四角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学生形成了规则意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按顺序介绍事物,还积累了不少字词。在“校园岗位采访”活动中,学生化身小记者,通过采访校长、保安等不同角色,了解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获得语文学科素养,达成“校园是一个大集体,各部门分工协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理解……教师则通过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综合、全面的评价与反馈。
在红岭实验小学,通过探究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从“知识的储存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教师变成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实现了课程体系及课堂落实的整体创新。
搭建“微城市” 学习空间创新成乐园
为了匹配课程与学习方式,红岭实验小学对学校的学习空间进行了颠覆式变革,让学校的学习空间从传统学校千篇一律的“工厂厂房”变革为一座富有想象力的都市庭院,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微型城市”。
红岭实验小学建于寸土寸金的福田市中心,坐落于安托山脚下,毗邻香蜜公园,是一所建于城市绿洲上的“方舟”。绿色、探索、游历,兼具启发性、充足的活动和交往密度、开放与围合、水平与生长,这些都成为这片绿色“方舟”的关键词。可以说,学校每一个角落都冒着知识的“泡泡”,学校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为教学而生长、为探究而绽放。
从城市道路平面进入校园地面的架空“公园”,“方舟”城市同步向上和向下双向“生长”:下沉地景构建的各种体育活动空间组成的“公园”,是校园和城市连接的休憩和过渡空间;向上是一座包含所有日常教、学、户外活动和办公功能空间的城市化综合体,由东、西两幢不同高度、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体相扣而成,其中东侧建筑为外观两层、局部三层的大跨度钢混结构体,顶面为200米跑道的田径场;西侧为六层高、E型平面的主教学楼。两者相扣围合成两个三维立体“山谷庭院”,屋顶是“植物园”和校园“农场”。楼层之间、建筑体之间以绿化缓梯和连廊相互连接。
学校每一间教室也充满了惊喜——教室像细胞一样,可分可合,每一间教室里都有各种各样充满创意和个性化的“小天地”。学生走进教室,总会被摆放着两只可爱的儿童沙发的“阅读区”吸引,也会在“愿望角”写下自己每个学期甚至每个星期的小计划、小愿望,从小养成提前规划的好习惯。而在“工具区”则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学生的各种小工具,剪刀、胶水、画笔、纸张……他们需要的时候可以自行领取,将“做中学”落实到每一次学习体验中……
正是在这片充满惊喜的“绿洲”里,“珍视每一个”的教育哲学得以落实,每一个学生通过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真实互动,即对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的深入探索,形成对生活世界的深刻理解,进而适应现有复杂多变的世界,并为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管理“契约化” 体制改革创新激活力
为了激发教师活力,使课程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红岭实验小学采取多种聘任方式,“契约化”管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使学校教师管理更加灵活高效。
岗位设定,合约管理。红岭实验小学实行全员签约、分类管理。教师岗位分为“短期聘任”“固定期聘任”“长期聘任”“特别聘任”四种聘任合约,由红岭中学(集团)学术委员会考核评定,由集团人力资源中心负责管理,红岭中学(集团)与其签订合约。以短聘考察人才,以固聘培养人才,以长聘留住人才,以特聘招揽高才。
学校采用国际惯例,各岗位实行年度工作报告制度,按年度及聘期进行合约考核。有长聘资格的教师考核不合格给予一年整改期,期满仍不合格者降为“固定期聘任”,实现“非进即退”。人才流动竞争开放,能进能出,签约履职,合约管理。教辅、工勤岗位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管理,由红岭实验小学负责考核。
分类聘任,灵活高效。按照教职工“能进能出”的原则,少部分公开招聘的在职优秀骨干教师,根据个人能力和岗位需要可直接签订“固定期聘任”或“长期聘任”合同,同时符合入编政策规定的可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备案手续。大部分新聘教师由学校根据相关规定自主招聘,明确新聘用应届毕业生考察期为3年,考察期内与学校签订3年“短期聘任”合同;考察期满后符合要求的可晋升为“固定期聘任”,其中愿意纳编同时符合纳编条件的可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备案手续。“固定期聘任”满5年后经红岭中学(集团)学术委员会考核评定,符合要求的可晋升签署“长期聘任”合同,未能通过考评不符合要求的可继续签署“固定期聘任”合同。
正是通过对课程设置、学习空间与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实施,红岭实验小学收获了一群热爱学习、热爱学校、活泼热情、开朗大方的学生;收获了一群爱护学生、爱岗敬业、坦诚沟通、精诚合作的教师;更收获了一所“未来学校”真正有效、合理的践行方式。
面向未来,红岭实验小学还将继续在深化改革中建设更好的“未来学校”。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