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我的出版初体验
程锐刚:对我来说,几乎每一篇文章的完成,都是一次艰难的写作训练,或者说是思维训练。我的写作往往是问题驱动,又联结着复杂的生命情境,这里面就有一个深入理解的问题。所以,思考的过程非常艰辛。
一篇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一周时间。首先是找到写的“意念”,反复思索一两天,这一两天会有零星的思绪出现,一定要把这些思绪转化为文字固定下来。字句积累多了,就要力争建立一个整体性框架并开始写作。这时的写作往往最痛苦也最关键,有时写得精疲力竭、思绪涣散——但也一定要写下去,纯乎靠毅力去“完形”。第二天修改时,你才能找到“来时的路”。那时候,你再梳理重构这“完形”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肩上”,会轻松很多,才会有“妙悟”生成。
修改完之后,放一放,然后反复读几遍,在字词上推敲一番。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以上步骤只是“思维训练”过程中偏外显、偏技能的环节,真正完整的写作训练应该是以思维为主线的生命历程。
中国教师报:如何克服惰性,持续不断地写下去?
程锐刚: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天生回避思考。我想,写作者的惰性很可能与此有关,完全克服似乎不大可能。要想克服这种惰性,避免堕入“日常”,要创建自己的“小文化”,有一种超出日常来看日常的能力。比如进行“推进式”阅读,持续性地亲近自然,建构与孩童的亲密关系等。
程春雨:人皆有惰性,尤其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往往会有退缩或放弃的想法,这时就需要有人监督。然而写文章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别人没办法一直督促你,这时候就需要自我监督。一般情况下,我会给自己定目标,限定完成时间。或者把要完成的任务发到朋友圈,接受“大众”监督。
写作需要动力,最好是兴趣与意义相结合。我曾经有过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在写却一篇文章都没发表过。有一次,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王丽琴帮我投稿发表了一篇随笔,她说:“我要鼓励你一下,让你有动力写下去。”所以,在最艰难的时候一定要咬紧牙关,也要多投稿争取发表。
写作是一场修行,每次动笔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