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走好待垦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工作15年了,无论专业发展以怎样的速度和方式前进,回顾往昔,所有困难都如船后波纹,美不胜收。

    定向,教师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根据地。

    东南大学教授樊和平的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一定要设定一个方向使自己的学术研究聚焦,要有一种‘学术割据’的理念。”

    方向,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2007年6月教完高二,我被“下放”到高一。这段经历成了我专业发展的转机。因为喜爱写作,我决心在写作上走出一条路,同时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写作经历指导学生。

    我经常发表文章,又坚持与学生同写考场作文,还开出了系列写作指导课,学生感受到了我的写作教学的专业性和亲民性。上写作课时,常有学生问:“老师,直接读你的文章好吗?”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师的写作示范比千万个写作理论都有效。

    学生的学业表现在全市并不拔尖,但他们笔下熠熠生辉。8年多的时间,我指导学生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231篇。孩子们写作热情高涨,我也收获了职业成就感。

    2009年,我的写作教学论文在省市均获奖,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专业自信,也让更多优秀前辈关注到我。在此后的工作中,他们给予我信任,帮助我开课、开讲座,让我渐渐找到发展方向。

    方向定乾坤。方向对了,才能建立专业发展的“根据地”。而定向则要量体裁衣,清醒认识自己的长短处、优劣势。只有自己喜欢的,做时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擅长的,做起来才更持久。

    教科研,专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零存整取”是对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炼,倡导通过“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达到创造性重构。教科研就是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生产知识”来改进实践。

    在前10年的工作中,我一直没找到阅读教学的关键,不得已开始转变备课模式:丢开教辅,彻底以文本为“本”,对文本进行“素读”和“裸备”。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科研写作,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独立的文本解读+个性的结构教学。同时,我还将“结构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课教学中,提炼出电影课教学的七种结构,对我的语文教学影响巨大。

    教科研打通了我专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让我在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一个教师的教科研史就是他的专业发展史。

    从师,成长需要学习共同体。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在《教师花传书》中指出,对教师成长大有裨益的是兼备“匠人性”与“专家文化”的“同僚性”教师共同体。

    我的经验告诉我,成长路上教师需要这样的学习共同体。

    2005年入职,我与学校章胜亮老师结成师徒。师傅安排我参加全市优质课比赛,但因行政工作忙碌,我接连推脱了两次。师傅竟第3次找我,我硬着头皮答应了。后来,我在比赛中接连折冠,获得了满满的专业自信。

    2015年,我成为陈素平名师工作室成员,我们共读《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受此启发,我总结提炼出“美学化德育”,成果在省市和全国多次获奖。收获这些成果,离不开与工作室成员的共同研究和交互式学习。

    两年后,我加入庄平悌名师工作室,与全省10多个市县的语文骨干成了学伴。我也因此全面研究整理了《高中文言文的“文化”之“文”》,自己的文言文教学柳暗花明,这得益于与同行共同学习的经历。

    2018年,我参加市名师班学习,导师周康平是语文教研员,他倡导真实研究、现场对话、情境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担任大型赛事的大众评委,引导我们从评委视角进行观察和比较。这些都是有突破性意义的学习。

    美国作家皮尔斯在《待垦之路》中写道,它始于你真心去做,它始于别人说了“不成”而你继续坚持,它始于你说“我们”。教师专业成长多么需要在“真心去做”中锚定方向,在“坚持”实践中潜心科研,在前进道路上遇见“我们”。我将继续学习,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