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看见学生的“保护色”
去年夏季送走毕业班学生,我得知自己将继续带六年级时满心期待,想着这次要做得更好。然而在新学年工作会上,学校通知我不再担任班主任。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是拒绝。但最终,我选择接纳,也许抛下班主任身份,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我不喜欢毫无生气的课堂,课堂需要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所以,我与学生一起做破冰游戏,绘制“竹节人”制作指南,设计班级图书角……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上举手发言。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班主任身份“加持”,课堂纪律开始松动,学生鹏鹏更是频繁出现问题,不专心听课,作业潦草,甚至不完成作业。由于他的“带头作用”,其他学生也开始出现纪律和学习问题。
学生如此不配合,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但我心里清楚,即使是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也不该陷入与学生的“权利”之争,那样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我扪心自问为何沮丧,是自己的师者尊严受到挑战,还是担心孩子的未来?仔细想来,我最担心的是鹏鹏以后变得越来越不好,甚至放弃自己。
冷静下来后,我回顾了鹏鹏的一系列行为,也了解到他来自离异家庭,由奶奶照顾长大。谈起妈妈时,他会愤恨地说“跑了”,谈起奶奶时也充满了敌意,“她才不相信我呢,她只会让我少玩游戏”。在他倔强的语调和微红的眼眶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委屈和气愤。
看来,怒吼、指责等无指导性的表达对孩子积极行为的养成毫无作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扯开嗓子的同时,孩子也关上了那扇表达自我的窗户,披上了厚厚的“铠甲”。
其实除了鹏鹏,学校还有许多来自复杂家庭的孩子,比如单亲家庭或隔代抚养家庭。在这样的养育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往往不够,或者因为不懂而不闻不问。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有的顽劣到让人头大,有的懂事得让人心疼,有的安静得让人担心。作为教师,我不能只看到孩子一系列破坏规则的行为,也不能因为暂时没有问题就忽视他们,而是要转变观念和态度,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让他们相信未来可期。
后来,我与鹏鹏奶奶沟通,请她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与此同时,我也开始重建与鹏鹏的关系。我们还约定,他走神时我可以轻敲桌子提醒。
转变观念后,再遇到学生课上捣乱、不学习等现象,我仍然会生气、挫败和失望,但不再长时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因为我知道这只是他们的“保护色”。
不同生活环境造就了孩子独特的个性,但无论他们性格好坏,都需要教师多感受他们的表达,多聆听他们的需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而不是急于批评、改变他们。
(作者系湖南省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心小学教师、“为中国而教”项目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