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课堂改革样本·江苏省盐城中学李仁甫生成课堂生成课堂的“教学之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天真的学生并不知道李仁甫的改革愿景,甚至连“生成课堂”的名称也没有听过。他们只知道:漫漫的学习生涯中有了“规约”,不仅可以自我约束,还可以约束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认真倾听、大胆言说,不断被一种无形的东西“裹挟”着,无法摆脱却又无比享受;每节课都是课堂的主人,总是以“驱动课堂”为己任,不需要教师“答记者问”,而是持续地互相发力。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抛弃”,李仁甫也许不会有机会看到学生发自肺腑的留言,也不敢轻易高估自己的“生成课堂”理念。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欣慰,他的改革措施竟然收获如此好的口碑,尤其是只在区区21节课的情况下。

    当晚,李仁甫给学生写了2000多字的回信并连夜发给他们,其中写道:“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我们已经走完了从相逢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的全程——多少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完这样的路。”不久,李仁甫将这段经历写成一篇万字长文《生命中的15.75个小时》,还取了个副标题“来自生成课堂的真实报告”。

    这份在网络广泛传播的报告是特定情境下的灵光乍现,在李仁甫看来则是他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不断完善生成课堂理论的动力。“生成课堂接下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我也无法预设,我们就把它同样看作一场‘不可预约的精彩’吧。”李仁甫笑着说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