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阳人文行走①从“人文行走”到“人生行读”
“人文行走”这一特殊的研学方式,我是从30年前开始尝试探索的,最近10年逐渐形成了课程体系。2015年以来,人文行走课程与中西文明史脉络下的人文阅读讲座并驾齐驱,我们把这两方面的教育实践统称为“人文行读”。
目前,我们的人文行走以“樊阳人文公益讲坛”为实践基地,每月根据人文讲座涉及的历史时期,安排一次与之相关的上海或周边的人文行走。如上学期是从明代后期到清朝的文学讲座,我们相应地安排了从豫园看明朝文人生活、徐光启与西学东渐、陈子龙与明清之际的文人选择、从嘉定文庙看明清科举等4次行走。而寒暑假,我们则安排国内大型人文行走。
从2013年开始,我和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黄琴一起,力图使人文行走课程走进初中语文课,将其拓展到杨浦区的6所初中。2015年开始,我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高中为课内实施点,通过融合中国文学、中国史地和哲学的汉学课单元,推进人文行走校内课程化。2017年,人文行走又成为上海市教委终身学习处与市文明办联合推出的市民终身学习项目在全市推广。
我们汇聚全国热爱行读课程的教师,建立人文讲坛行读共同体,每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研讨。我们带领师生先后行走了24个省份170多个城市,形成了全国人文行走近40条线路与课程,上海60条线路与课程,发表相关论文和案例8篇,相关报道几十篇。
遥想20世纪90年代初刚从教时,从小热爱史地的我给春游的学生即兴讲解,没想到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我便在当时自己组织的课外“语文小组”(人文讲坛前身)开始尝试。其后20年,我一直试图把这一尝试纳入校内课程,但屡屡受挫。直到2011年初,我坚持公益讲座20年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吸引了万蓓蕾等十几位教师加入团队,人文行走的课程化终于有所突破。
经过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了“人文行读”课程的实施方法和教育理念,将阅读、行走、写作相结合,打破学科壁垒,契合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
首先,人文行读培养核心素养,符合教育本质。人文行读以人文理想为指引,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成长,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人的认知力、思考力、创造力,是实践“五育”有机融合的典型教育方式。人文行读课程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构筑动态课程,以人文景点为载体,通过文学、历史、地理等综合学习,现场自主探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人文行读运用项目化学习策略,融合跨学科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在行读过程中,通过项目化小组对真实、有挑战性的人文问题事先进行阅读探究,行读现场则将文本与文物景观相映照,通过多学科知识的碰撞,促使问题的解决或深化,再通过探究成果的展示和再交流,最终达到对核心问题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
再次,人文行读将阅读与行走巧妙融合,以行读体验人类文明精华。学生时代的志趣和品格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孩子的人生选择和生命成就,教育者应该拿人类文明最顶尖的部分来滋养年轻的心灵,其中无疑包括书籍和文物古迹。读书时我们与书中人物及作者对话,研学时我们与景观相关的历史人物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和思维碰撞,从而真切地体验文明的进程。文字带来的想象和行读现场感官全方位的打开构成了独特的体验,拥有这种体验的人能更好地建构起人与自我、社会、世界的多重联系,其胸襟、眼界才能超越个人、家庭和民族,构成一个大写的“人”。
最后,人文行读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教学形态从原来的沿袭固化变成动态多元,教学内容从原来的单一割裂变成学科融合,教学时空从以前的依考定学变成激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生活不仅是教学时空的延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它使师生从人文行读变成人生行读。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教师、樊阳人文公益讲坛创始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