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专栏打破课题研究“恐高症”困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提起课题研究,许多教师感觉高不可攀,认为做课题是学校领导和少数骨干教师的事,对课题研究望而却步,每日奔走于备课上课之间,过着 “两眼一睁,忙到天黑”的日子,长此以往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动力。究其原因,不敢、不懂、不会是教师对课题研究“谈虎色变”的症结所在。如何消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恐高症”,让课题研究不再可望而不可即,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严格顶层设计,织好一张网。复兴区成立了由教体局局长为组长、各副局长及部分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统筹课题研究,定期听取专项汇报,压实各层级主体责任,形成年初分账、年中对账、年末要账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区教体局编织了“区规划办—集团牵头校—学校教科室”三级课题管理网。区规划办统筹谋划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牵头校作为各集团校的龙头,由副校长负责本集团所有学校的课题管理工作;各学校要成立教科室,配备专职教科室主任,落实区规划办提出的“四个百分百”管理责任,即百分百真做课题、百分百真听专题培训、百分百真得到指导、百分百真结题。保证了每一项课题、每一个层级都有人管理,实现了课题管理的无缝衔接,保障教科研工作从形式到内涵的全面提升。

    克服恐高心理,选中小切口。许多教师不是不想研究,而是对课题研究认识不够。为了让教师觉得课题研究不再高不可攀,本着“切口变小,内容变少,过程变实,周期变短”的宗旨,复兴区选准小课题为切入点,从教师选题、课题申报、研究时间、过程管理、结题鉴定、成果评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让课题研究看得见、摸得着。

    为规范课题管理,复兴区还制定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办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帮助教师申报立项,让教师真切体会到课题研究无处不在,并不是教学之后的另起炉灶,从心理上克服“上班时间做教学,下班时间做课题”的两难处境,真正实现“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截至目前,复兴区初步形成了人人思课题、校校有课题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区级课题全覆盖。

    全程下沉指导,唱好“三部曲”。首先是选好题。面对第一次做课题的教师,复兴区在不同研究阶段针对教师的困惑开展“菜单式”专题培训,比如在申报课题时针对一线教师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等问题,区规划办开展了“如何做小课题——选题篇”的专题培训,为教师选题指明了方向;然后是起好步。针对立项后教师不知如何开题,如何进行研究等,区规划办及时提供相关案例并开展关于选题的专项培训,使教师更加明确研究任务,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最后是结好题。在结题前针对如何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汇编,区规划办及时做好指导,力争实现教师研究有成果可推广。“三部曲”就像一把扶梯在每个阶段给予教师及时到位的支持,帮助教师扎实研究过程,明确阶段任务,物化研究成果,最终完成研究任务。

    推进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自2019年以来,复兴区依托小课题研究获奖教师达560人次。“十三五”期间,复兴区申报省市级课题达150多项,并成功申报了《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策略研究》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特色品质建设的实践研究》两项国家级课题,且均已高质量结题。在复兴区,课题研究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