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走过20年海南版“杜郎口”炼成记
从幼儿园教师起步,一路做到学校校长的许立婷,15年的进取故事可谓励志。然而,当她从河北省馆陶县走进海南省五指山市杜郎口实验学校挂职学习一年多后,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知。
同许立婷的“重新开始”一样,校长段雪峰带领五指山市杜郎口实验学校于2019年秋开始学习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改经验,校容校貌和师生生命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当地教育同行惊叹不已,更是让身处其中的师生和家长感到不可思议——原来,薄弱校找到了恰当的突破口,抓住了生命成长的关键,也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华丽变身。
这一切都是怎么做到的?同样命名为“杜郎口”的五指山市杜郎口实验学校究竟什么样?记者深入学校,一探究竟。
规则是最高质量
在海南五指山市的山峦起伏间,一所崭新的学校颇为亮眼。
上课铃响起,每间教室都安静下来,每个人自觉行动,或“趴黑板”呈现预学成果,或进入自学互测;一会儿,教室里又沸腾起来,或分组研讨、互动测查,或轮流展示学习成果、解题思路,又或走组评测,师生碰撞……朗朗书声,此起彼伏,抑扬顿挫间尽显学习的热火朝天。
“摩擦起电本领大,吸轻小物要属它。电子转移有变化,得负失正就是它……”在初三年级的一间教室里,学生激情展示由教师创编的“顺口溜”,继而同组伙伴细致解读物理习题,在“顺口溜”与生活实际案例的对照中,迅速找到学科解题思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在六年级的一间教室里,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满江红》,立刻又有同伴继续拓展新的诗歌……
教师隐在学生之中,注视着每一次精彩的绽放,也收集着每一次暴露的学习问题。当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交流时的情绪,以及展示时的身体语言。学校总顾问、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原校长崔其升带着观察员走进每一间教室,观察指导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精彩演绎——这已经成为学校课改后的教学常态。
“规格、规范、规则、规矩是最高质量,国无规则不强,人无规则不立,事无规则不成。”崔其升给学校定的高标准,从开始的难以理解到后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很明显的是,越是自觉高标准提升,带班学习的状态越好;越是做任何事讲规格,学习的质量就越高。哪怕只是简单的汉字书写,不规范、不严谨,学生都会重新书写——这既是高标准的“要求”,更是教师以身示范的引领效应。
这种内化于心的高标准追求,成就了学校快速崛起的高品质教育。
对此,段雪峰深有感触。
曾经,杜郎口实验学校的前身是五指山市一所“有名”的薄弱学校,生源以优质学校筛选后的学生、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为主,基础相对薄弱。2016年1月,海南省启动“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五指山市政府经过考察、遴选,最终引进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并于2019年秋创办了九年一贯制的五指山市杜郎口实验学校,由崔其升领衔指导。自此,一切迅速改变。
仅仅一年时间,仅仅从显性的成绩上看,弱势生源大跨度提升,让家长、社会为之一振——好的课改从来不回避成绩,也从来不会在质量上落后——随后学校生源翻倍,市教育局领导更是在全市教育会议中点名表扬:“不要埋怨自己的生源差、成绩不好,五指山杜郎口实验学校实现了低分入、高分出。”
这种被人竖大拇指的质量和令人羡慕的样子,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取经”人,许立婷便是在这样的震撼中再次“觉悟”。
崔其升曾说,人的命运、幸福与自己的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成正比。复制“杜郎口”之后的局部生态改观,正在改变着这里师生的幸福指数,而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也大抵如此。
启动自主学习的开关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成绩。”这是段雪峰如今的“反思”。从教20年的他,自认为办学有些成效,但是接触了崔其升及杜郎口中学之后,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有些“跑偏”了。
“反思”后的他开始行动,带领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多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做。“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引进杜郎口经验之后,学校每一节课都强调充分发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注重高效课堂中的“精讲,点拨,质疑,追问,评价,纠错”,课堂上没有走神的学生,因为随时都要参与学习和展示;没有睡觉的学生,因为分层教学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没有不愿意学习的学生,课堂上的自由民主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堂。每节课的“过关”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展示、尝试成功……小课堂出“大家”,小小书法家、演讲家、博学家、才艺家成为学校的新气象。
为了更显性地提出要求,明确课堂学习的方向,五指山市杜郎口实验学校还提出了“六度”课堂标准,从高度、精度、厚度、广度、深度、宽度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
崔其升说:“产品便是‘人品’,工作质量高低便是人品的证明。”如果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产品的话,那么每一位教师输出的“产品”如何,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人品”。这是超越课堂模式的教育品质追求,将有形的教学流程转化为自主自觉的学习,才能成就自强的“人品”。
正所谓“工作即人品,表现即道德”,课改便是一条励品、寻道之路,走上这条路没有人愿意落后,于是全新的“比学赶帮超”让每一个师生都在迅速进步,不断唤醒发展的自觉。
课改就是在改人
“过去的工作,时常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停地修改评价方式、管理制度,试图引导和改变教师,现在终于明白,管理不仅仅是督促,还是引领示范,是用实力武装自己,是成就别人,成长自己……”有着20多年教育经历的谭文献,作为业务校长似乎总是在“执行”。学校课改后,他开始主动去谋划设计,不再把问题推脱给别人,而是从自身找原因。比如原来打卡上班,但成效并不好——谭文献发现是自己的引领不够,于是他提出了“学生看老师,老师看中层,中层看我”的主张。每天最早到校,带头攻坚,教师们看到了也开始自觉地“超前”工作,逐渐让“打卡”考勤成了摆设。
熊艺骏走进学校还不到一年,新学期他担任了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由于课堂达不到自己预期,整天都是眉头紧锁。师傅黄静点拨他:“如果你是学生,每天上课都看见一个紧皱眉头的老师,你会想好好上课吗?多微笑,走进学生心里,课堂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随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熊艺骏深切地体会到“一笑解千愁”的味道。“教师的脸色,最能直接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熊艺骏仔细记录下了自己的成长。
在教师刘清扬看来,课改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也团结了班集体,“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对子互学,组长管理组员,这种互教互学的方式增进了同学间、教师间的情感”。
小煜、小锦是教师心中的问题学生,但许立婷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就不断放大,把两个孩子在英语单词闯关比赛的奖状放在黑板显眼的位置,还利用电子奖状在家长微信群里表彰,给他们编辑闯关冠军、亚军、季军奖状……经过比赛,他俩脱颖而出。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许立婷由衷地说。
或许,只有这样的爱和理解,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变了,学生就跟着变了。教师罗冰丽走进学校挂职学习后,真正开始去关注学生,发现“自己的课堂又上了一个台阶”——原来课改真的是在改人,而最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自己。
校长助理王艳梅接触课改以来真切地感受到了“改人心”的重要性,不打折扣地落实,从细节入手做实实在在的“杜郎口”,这才能做出“以人为本”的好教育。
开创有生命力的课改经验
每天清晨,天微微亮时,五指山市杜郎口实验学校的操场上就出现了段雪峰的身影,他围绕着校园四处巡走,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学生。在他的带领下,副校长谭文献与王艳梅、黄静、谢莲花等中层干部每天都很早来到学校,穿梭在各个宿舍、教学楼之间,指导学生起床叠被子、晨读等。
课改如何“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看起来简单的教育主张,真正落实起来却并不容易。学校以“人人是主人,个个是校长”为主题,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教师潘孝政对怎样备好课,如何引导好学生、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颇为头疼,谭文献了解情况后,主动对他进行深入点拨,然后耐心指导。
同样是新教师,颜维才第一次接触课改,对这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很不习惯,课上常常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他用一堂完美的过关课实现了突破。有人给他提建议,有人放弃休息帮他设计板书,有人帮他把关课堂组织流程……集体的帮扶,让他在成功的路上收获了自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