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笔谈班本课程:班级育人的“总谱”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怎样的课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吴海丽,对班本课程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努力使班级课程实施更加符合“这一个班”“每一位学生”的需要,以班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使班级建设更富成效。
——————————————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育要有效达成发展学生素养的目标,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之初,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合力。作为教育关键载体的课程,由于教师实施课程能力的差异等因素,供给水平与学生成长需求存在较大落差,“千人一面,万人一策”的现象比较普遍,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课程的适应性不强。那么,怎样的课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促进学生成长的各种要素,如教师、家长等如何组织,更有助于发挥团队的教育力量?如何把握教育契机,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唤醒学生的主体性?20余年来,我们聚焦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坚持系统思维,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班级课程及组织管理方式,努力使班级课程实施更加符合“这一个班”“每一位学生”的需要,逐步探索和构建了班本课程,班主任实践班级育人有了“总谱”。
教育家创新实践启发班本课程建构。我们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等专著的研究,发现了促进班级学生成长的教师创新实践策略。前者在“快乐学校”“儿童时代”章节中的“蓝天下的学校”、我们的“幻想之角”、我们到劳动世界的“旅行”、《活的习题集》中的1000道题、“勇敢无畏者”小队等内容,均是教师创造性的班级课程实践,闪耀着教育者班级育人的思想光芒。后者在情境教学第一轮实验班(1978年至1983年)的实践,如自编补充阅读材料、开设野外情境活动等创新,在班级课程的资源开发、实施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拓展。这一阶段的成功实践,使李吉林老师坚定了情境教学、情境课程对发展儿童独特功效的认识,为情境教学走向情境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基于班级的情境教育研究成果进入新一轮实践应用,从一个班走向更多的班,带动了更多教师投身班级课程的优化实践。中外教育大家的创新实践,均着眼于更好地发展班级学生,自觉在班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实现了对儿童班级生活的丰富与重构。先行者的探索给我们以重要启示:班主任应基于班级情境,开发并实施富有针对性的班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使班级建设更富成效。
班本课程是凸显适应性的实然课程。相对于课程编制专家和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具有得天独厚的“现场性条件”,他们就在学生发展的现场,对学生的了解远胜于他人。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班本课程,会缩短乃至消弭统一课程和特定教学情境中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有效作用于学生的认知,促进其思想道德行为的发展。班主任往往还兼任学科教学工作,班本课程的创生,有助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的水乳交融,实现教书育人相统一。
班本课程是指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班主任以敏锐的课程意识,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班级情境,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现实需要及发展方向,发挥班级建设主体教师、家长、学生等建构课程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实施的针对性、个性化的课程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在学校教育的终端(班级),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具体化及创造性生成,是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最优化,凸显课程的适应性,呈现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而动;适人、适地、适时”的显著特征,是一种为了班级、基于班级、发展班级的实然课程,是师生家长等共同领悟、运作和经验的课程。
班本课程重在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等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作用,实现班级育人的良好生态:教师即课程,班本课程实践凸显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与创造性;家长即课程,班本课程实施主体从教师主导拓展到师生家长协同参与;学生即课程,班本课程唤醒发展主体的沉睡力量,激发潜能,主动参与建构。
班本课程使班主任工作“提纲挈领”。班本课程旨在优化班级教师日常工作的专业品质,倡导教师将专业发展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班主任抓住班本课程这一核心要素,班级建设各项工作就有了统领。班本课程作为班级育人的“总谱”,集中体现着班主任的“教育哲学”:树立“依托针对性课程有效育人”的理念,保持敏锐的“课程意识”,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的目标导向,积极响应时代要求,探求最佳行动路径;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择取满足学生一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建构班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在班本课程实施上,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突出知行结合,提倡通过活动引领学生修德铸魂,强化实践体验,过有意思、有滋味、有意义的班级生活,丰赡和养育学生的精神世界;探索“课程管理”,努力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趋势,加强与各方的协调,在广泛的对话与沟通中凝聚教育合力。
(吴海丽,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中国网2015年度“中国好教师”,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得者,著有《启发人性的教育:班本课程实践叙事》一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