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改”落实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值此“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区域教育各责任主体必须立足高质量发展,深入理解新时代教育评价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厘清评价促进发展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从关键点切入,探索区域教育“以评促改”系统策略,从系统要素和推进措施等方面将发展理念具体化,重建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评价交互促进的新机制。

    设计“以评促改”框架系统,确保教育评价适用于教育目的。将“以评促改”作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策略,需要明确其策略目的,即厘清“为何评”与“为何改”,以“为了更好学习”作为教育评价和教育发展的价值参照,结构化设计各层面评价目标与标准。

    将“为了更好学习”作为教育评价的价值追求。以“促进学生更好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系统改进”为价值统领,是“以评促改”框架系统的前提。围绕“为了更好学习”的目标,结合学校的日常教育实践,聚焦学习目标评估和测评的关键指标、测评工具、测评方法和形式,并保持目标一致、各要素相互协调。为了保障学生学习的改进,应经常使用评估结果改进课堂教学,加强教师教学改进的评价,确保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一致。

    采用整体分析法,结构化设计各层面评价目标与标准,力促一致性。在提升学生学习目标导向下,明确区域教育分层目标,确保各层面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密切相关性,系统设计区域教育质量评估、学校质量评估、学校领导考核与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测评的框架,形成以学生学习评价为核心,教师考核、学校领导考核、学校质量评估和区域教育评估为支持的结构化评价体系。

    聚焦 “以评促改”的关键节点,强化专项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在系统设计基础上,应聚焦区域教育“以评促改”的关键环节,研制相关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专项评价方案。

    聚焦区域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强化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价与督导。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仅要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还要创设专项评价制度促进健康竞争、合作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在校长考核、评估督导与学校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全方位激发学校自主、规范、内涵发展的活力。

    聚焦课程教学改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育人导向。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从内涵上看,它是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程性评价;从微观层面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赖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分层与个性化的课程组织等。由此,势必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对目标进行具体分解和细化,最终生成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促进“以评促改”达成共识,创设相关责任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在理解评价基础上达成“以评促改”共识。首先理解“评价是什么”,即评价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提供信息的过程,是共同建构的过程。“以评促改”策略应是一种“回应—协商—共识”的互动循环推进过程,需要创设“价值回应—过程协商—构建共识”循环递进机制,形成实践与理念交互促进,理念促进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促进评价价值、标准与方法的认同和内化,进而促进实践者的价值提升、观念转变、评价标准提高。

    加强评价队伍及其专业化建设。通过创新“边做边评、以评促改”教育评价研究与评价指导方式,创新评价工具,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设计,完善评价结果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的综合功能和。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教师和管理者评价理念和专业水平,培养一批专兼职评价研究队伍。

    激发各责任人的主体性,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促进评价主体协同合作。应坚持评价者与育人者的权责一致性原则,调动包括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多主体参与,如关于“对于学习的评价”,主要关注学得如何,运用于班级、年级数据管理,主要由学校和年级负责;关于“为了学习的评价”,主要关注如何学得更好,运用于教学过程和班级生活诊断,主要由执行教师和班主任负责;关于“作为学习的评价”,主要关注学会学习,运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活动、自主规划,主要由学生负责。这三种评价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与生活具体需求单独或者组合使用,在教师建议与学校审核基础上形成学生个性化评价方案,发挥其综合价值。

    (作者系河南省巩义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