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观察教育的生命底色
最近接二连三的教育偶发事件——学生离家出走的、逃学的,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的……急了家长,慌了学校,乱了人心。
什么原因让教育如此“失魂落魄”?我认为,应该是学校乃至社会对教育的“功利化”考量,导致教育没有了生命的底色,只剩一片灰色的分数。
有人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这句话对许多教育工作者来说,似乎都是“盲区”。即使看见了,也不相信,因为他们更相信“成功学”,而不信“成长学”。
教育需要生命的底色,这就要求教育应培养向上之心强、相与之情厚的“健康人”,要把生命健康力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没有了健康力,教育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色,教育者将会付出“无知的代价”。
教育的生命底色要鲜艳,首先要去掉“面子思想”。太多的家长,因孩子的学习不好而抬不起头,因孩子的“调皮”而焦虑,因孩子不喜欢学习而烦心……凡此种种,不顾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不管智力发育的程度,一概进“补”,“补”英语,“补”奥数,“补”不是兴趣的兴趣……家长为了“面子”,丢掉了孩子生命成长底色的“里子”。家长的“面子思想”不纠正,那就真是要“试试看无知的代价”了,孩子轻者厌学,重者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方式。
教育的生命底色要鲜艳,其次要减弱“功名思想”。隋朝科举开始,出人头地、功名利禄等背后的生存法则就是“获取功名”。“功名思想”无处不在,孩子与孩子竞争,家庭与家庭攀比,学校与学校排名,地区与地区PK(竞争),功名思想走到极致,没有一个个体能逃离竞争的苦海。谁是始作俑者?你、我、他谁能逃脱干系?丰富学生的生命底色,就要给学生减压,多点无功利压力的学习活动……这样,生命健康才会注入活力,健康力才会持久“发酵”。
教育的生命底色要鲜艳,还要端正“三成思想”。什么是“三成思想”?就是“成长、成功、成绩”。端正“三成思想”,不仅仅是家长、教师、学校的事情,首先应该是政府的制度和政策引领,不把分数作为成长的唯一标准,不把单纯分数高的学校当作成功,不把“一分三率”作为学校评价的唯一成绩。这样,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才会松一口气,自然主义教育才能抬头。不要出了“状况”找不到源头,学生负担过重,就从学校、教师处查找原因,学生心理出问题,就从心理健康教育处找对策……我们做了多次改革,但我们对“成长、成功、成绩”的本质的理解变了吗?我们不端正“三成思想”,不把赋予教育生命底色作为基础,教育依然会“见怪不怪”。
如何让学生在成长阶段向上之心强、相与之情厚,这是家庭和学校共同面临的课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关键少数位置上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教育的生命底色放在首位。
作为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是人人都有李白之豪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父母是“成功人士”,但也不能要求孩子完全像自己一样“成功”。教育是开心智的过程,需要平常心,循道而为。
做一个有教育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做一个平常心的家长,给孩子的成长多点喝彩,多点耐心,多点等待,多点包容,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教育生命底色多些绚烂的色彩。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