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启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周昊天) 4月16日,来自全国的500余名知名校长、名优教师、企业家代表、外籍学生及部分家长相聚在杭州滨江实验小学,共同参加“蔚蓝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活动,共同畅想未来学校画像,开启美好教育的众创众筹模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利、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吕同舟、浙江省教育厅专职副总督学舒培冬、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5场精彩学术报告,2堂“N+X”学习课堂展示,1次“蔚蓝众创学院”揭牌仪式,1场未来教育主题沙龙,让与会人员“收获满满”。德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地部分学校与教育研究机构,以及贵州省部分地区教育系统,以线上或分会场的形式参与论坛活动,共计40余万人观看了直播。

    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张翼文围绕“N+X”课程建设、未来混合式学习等主题,作了《做好常量多蓄能 做优变量高赋能——未来“N+X”学习平台建构与路径探索》的主旨发言。报告阐述了美好、生态、自由的“蔚蓝教育”样态,呈现学校“选班走班、定班走课、选企走学、高管走教”等学习路径,向与会嘉宾展现未来新样态学校的“蔚蓝”图景。

    在当天下午的“蔚蓝教育”校长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潘文彬,先后围绕“未来学习与校长使命”这一主题作专题报告,探讨与智能技术互联,在“教育4.0全球框架”及高质量学习框架下,一起畅想全球眼光、中国气派、本土特色的未来学校模样。

    什么是未来的教育,什么是真实的学习?潘文彬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教育中不变的是对儿童思维的培养,思维力的开发。有情感温度的学习、有思维深度的学习、有生长力度的学习,才能促使儿童真实地学习”。

    “未来学校应该是一个生态社会,即多样学习的需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界线模糊,多样的评价方式,多样积极的教育关系。”刘可钦表示。

    对此,张军瑾深有同感,在她看来,学习是为探寻意义而创新、随需应变的,学校应成为更具日常创新力的教育场所。

    在“未来教育与学业评价”主题沙龙上,与会者还就“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学校发展趋势”“学校治理与企业管理”等话题进行分享。

    “蔚蓝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由中国教师报联合浙江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浙江教学月刊社、浙江省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由滨江区教育研究院、滨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具体承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