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为生命点缀一抹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似乎习惯了每天的忙碌奔走,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快餐”“外卖”当成主食,生活中不见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少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丰盈充实,远离了劳作,也远离了自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课间,学生在闲聊中午的饭菜,忽然争论起豆角是长在树上还是地上,还找到我“主持公道”。我于是问道:“同学们对蔬菜这么感兴趣,怎样才能详细了解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查资料”“亲自到菜地看看”……忽然一个学生大声说“我们种一种”,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我给学生设计的“走进小菜园”课程也应运而生

    我想借此机会引领学生去参加劳动、感受自然。我希望学生可以亲身经历蔬菜生长的过程,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生哲理。为此,我与学生一起商定了课程内容:认识菜种、认识工具、种植蔬菜、管理呵护、收获蔬菜。确定了内容,学生早已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选种、观察、育种,他们还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准备种植需要的工具材料。

    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发和实施,在全校推进这门课程,并且在空间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开辟出一席之地分给每个班级。各班先选择确定要种植的植物,包括苦瓜、南瓜、黄瓜、西红柿、豆角、花生等,又搜集了相关的菜种开展“认识菜种”活动。为了让学生了解种植方法,我还专门聘请了种植经验丰富的吴爷爷担任他们的“种植顾问”。

    接下来是真正走进田间地头的时刻了。由于当时的气温很低,为了保证菜种的出芽率,学生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决定给菜种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温度和水分。在等待出苗的日子里,学生还精心设计制作了自己班级各具特色、独具匠心的植物名片。浇水、松土……经过学生的精心呵护,小芽陆续钻出地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打开塑料薄膜。但是,他们的“种植顾问”吴爷爷阻止了这个举动:因为气温忽高忽低,幼苗容易冻死,要等气温升高平稳之后才可以打开塑料薄膜。

    气温回升后,学生赶紧在塑料薄膜上开洞,让小苗探出“脑袋”,开始对幼苗的生长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对比。终于,一份学生自己设计的“菜苗观察记录表”诞生了,包括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新发现或存在的问题、产生的疑问、解决的措施、观察感言、收获体会、观察注意事项等。

    每周一清晨,学生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种植园看菜苗。咦?茎上出现了一些长长的丝状物,原来是菜苗长藤蔓了!开始给藤蔓“安家”搭架子了——在吴爷爷的引导下,学生设计了各种架子,有房屋式、交叉式、横梁式等。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交叉式的三角支架最稳固,他们在设计时利用了数学课上学到的“三角形最稳定”的知识,也算是学以致用了。

    种植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天,学生忽然发现苦瓜苗“面黄肌瘦”,他们多方查阅资料才知道是缺乏营养导致的,于是决定给菜苗施肥。还有一次,学生的菜苗被人为破坏了,他们心疼到掉下眼泪。擦干眼泪,学生开始写倡议书、安装监控、做篱笆墙……关爱生命的责任意识油然而生。

    在所有种植的蔬菜中,最先带来成功喜悦的非西红柿莫属,但是一名学生产生了疑问:“老师,咱们的西红柿这么小就结果了,不会是‘早产’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交流探讨,投入探究实验之中。除了西红柿,豆角的差异之谜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种下的相同种子却出现了不同的长势,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分组行动,成立了“光照小组”“塑料薄膜小组”“大柳树小组”“土质小组”“土壤酸碱度小组”等,分别对各种变量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通过发现问题、研究差异、分组实验等活动,学生俨然成为瓜果种植的“小行家”。

    看到亲手种植的蔬菜将要收获,学生感慨万千:“原来我以为种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次我才真正体会到种菜的艰辛,我们要珍惜这些劳动的果实”“我们种植南瓜才一个月,就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成功的道理”“整个种植活动中,我们查阅、访问、实验、观察、记录,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些发自肺腑的劳动感言,不正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吗?

    学生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更收获了充实丰富的劳动经历,成为农场里的“大富翁”。种植课程让学生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积极向上的活力,为他们的生命点缀了一抹生动的盈盈绿色。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征稿启事     下一篇:晒成果纸伞上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