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叙事建设班级“幸福”文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带领孩子学习知识、体验幸福,我认为这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班里获得幸福感?

    首先,教师的品格是营造班级幸福氛围的基石。面对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教师要以“昨天自己也是一个孩子”的心态对待他们,表现出自己对他们的热情与喜爱。教师表现出的幸福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班级的幸福指数,教师的情绪是孩子感受生活的晴雨表,经验丰富的教师善于与学生建立美好的情感,并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学生。

    一天天气不太好,下着小雨,我看到几个小朋友脸上露出不开心的表情,我问:“是不是今天太阳公公没来,我们的头发和衣服湿漉漉的,大家不开心?”几个孩子点点头。这时候,我稍微提高声调,说:“哇,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在上班路上看到路边的小草都被雨水冲洗干净了,绿绿的,特别好看,你们想不想看看?”“想!”一听说要去看绿绿的小草,孩子都提起了精神。“现在外面还在下雨,大家可不可以边上课边等待,雨停了我们一起去看小草的新装?”“好的。”短短几句话,孩子忘记了不愉快,幸福感从他们心灵深处涌出来。这种幸福感来源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所表现出的情绪。教师的言行向学生传递着处理问题的视角与态度,引导孩子转变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看世界,幸福感就会走近师生的生活。

    其次,让孩子用行动追求幸福。一年级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很单纯,只有好与坏的区别,让孩子不断体验“做一个好人是最大的幸福”至关重要。虽不能取得优异成绩,但是每次都在进步的学生应当得到“好学生”的认可;虽有些调皮,但关心他人、善于分享的学生同样是“好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琴棋书画和运动的学生也能得到“好评”。教育的宝贵之处正是激发孩子实现“做一个好人”的愿望,让他们感受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的幸福。

    再次,加强家校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的和谐是孩子获得幸福感的源泉。孩子入学以后,家长往往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责怪甚至打骂孩子。此时,班主任要及时介入,帮助亲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出于好意的单调的说教,只能让孩子反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家校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引导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孩子的天赋与兴趣至关重要。亲子关系和谐,孩子才能心情愉快。

    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呵护每一颗幼小心灵,引领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一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