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好课程大美陕西:汲取地方文化的丰厚养分
如何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如何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融合地方文化和学科知识,开发了面向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养的“大美陕西”综合课程。
————————————————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以及鲜明的人文特色。通过实地调查、采访,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发现,许多陕西学生不知道陕西的文化和历史,这样的调查结果让学校开始思考:能否以陕西元素为核心,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深度融合,从而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呢?于是,学校汲取陕西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建构了“大美陕西”综合性课程体系。
厚德陕西:争做家乡文化“代言人”
课程的“厚德陕西”板块旨在让学生感受陕西文化的根与魂。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画家乡”“唱家乡”“我为家乡代言”等活动。思政课教师杨娟娟、王悦雯与学生一起去陕南、陕北、关中进行采风和实地考察,或在古迹“打卡”,或一起制作特色美食,这是他们共同开发的“我和我的家乡”课程;语文教师荆祥带着学生走进陕西茶园,赏茶、品茶、制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茶”课程……一系列教师开发的特色课程实现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家乡。
“知行合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了将家国情怀融入学生的言谈举止,学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有的学生借助“云上博物馆”,不出家门就体验了一回“说走就走”的文化旅行,还根据之前的学习内容当起了“云端讲解员”,利用语音和视频等方式讲解陕西的璀璨文化;有的学生借助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课程学习成果,他们唱秦腔、做花馍、展演皮影……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陕西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更多的人爱上了陕西的风土人情。
西安城墙、半坡博物馆、碑林博物馆……这些地方都成了学校的“课程基地”,学生学习知识、实地感受,还有的当起了志愿者小导游,演绎自己的所看所想、所学所获,正如五年级学生白傲月所说:“越学越能感受到陕西文化的厚重与博大,我们也希望将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人。”学生已经自发成为家乡文化的“代言人”。
博雅陕西:多学科教师齐登台
“博雅陕西”板块让学生实现了快速、全面的成长,突破了更多的不可能。学校的语文、地理、历史教师共同登台,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大秦岭”为主题,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在“道汇秦岭”课程之中,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拓展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各个学科中体现的陕西自然人文资源,从不同角度了解陕西文化。课程还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知识的融合与碰撞中渐渐融会贯通,感受陕西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
薛莹是八年级的学生,她接触“道汇秦岭”课程后对秦岭产生了浓厚兴趣,利用暑假与家人一起走进秦岭,绘制了秦岭72峪地理位置图,并创作了诗词《苏幕遮·祥峪》;“太神奇了,没想到陕西的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看来学好物理课知识关系到国家科技的发展呢!”学生刘霄在学完“科技陕西,助力航天”一课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王玲结合科学学科内容,给学生讲解“过滤西安护城河”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保护护城河的欲望,学生李怿盛专门写下《爱上护城河》的倡议报告;教师孙萍启发学生做“柿子醋”,让学生尝试推销陕西柿子,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构思“柿子产业链”的方案……
活力陕西:促进体育艺术相融合
“活力与青春”是“活力陕西”板块的宗旨。每学期,学校的体育、艺术教研组会集中研讨,提前规划相关课程。教师既可以根据个人特长独自开发社团课程,也可以多名教师一起取长补短合作开发,学校则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等情况制订课程方案。这些社团课程以“健康成长”为主导思想,以“陕西文化”为元素,为学生的体育发展搭建平台。
除了常规的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项目,还有许多富有陕西特色的“国粹体育”课程——比如围棋、武术等,促进学生对陕西地域中蕴含的国粹体育文化加深认识。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促进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探索审美与健体兼备的教学形式,让“少年功夫扇”“动感乒乓操”“灵动空竹”等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的特色。
活力就是创新,体育教师赵进英擅长舞剑,她将陕西的历史故事融入情境教学,开展了“秦王破阵舞”课程。学生手执长剑,或马步翘首,或连环开叉,展示着一套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当剑光闪闪,“唰唰”之声不断传入耳边之时,那种青春的活力立刻迸发出来,也让人感受到“秦人”的强健体魄和坚韧品格。
尚美陕西:在“秦文化”中展现才艺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独特的“吼腔”是音乐教师正在教学生演唱华阴老腔。除了华阴老腔,还有陕北民歌、秦腔、眉户戏、碗碗腔等地方戏曲,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学到的。学生“咿咿呀呀”地唱着,不仅感受到陕西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还产生了继承、弘扬这些地方戏曲的使命感。
如果音乐与美术融合,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学校的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以“秦文化”为主题,开展了“秦韵”特色课程,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样态。在“秦韵”课程中,有安塞腰鼓、秦筝、彩绘马勺脸谱、陕西剪纸、泥塑、盘画等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艺术社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深入学习,挖掘出自己才艺方面的无限潜能。
勤劳陕西:发现劳动的乐趣
如今,许多学生在生活中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劳动技能和积极性都十分欠缺。因此,学校将劳动技术课与生涯教育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参加劳动。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和不同的劳动内容、劳动特点,学校在“勤劳陕西”板块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于陕西人民勤劳、智慧、质朴品格的认知。
在“馍上花开”教学中,学生利用不同工具,或挑或切、或捏或剪,制作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花馍;在“爱上肉夹馍”教学中,做示范的学生分享自己亲手制作的卤肉,然后将卤肉放到烧饼中,娴熟的动作让其他学生“红”了眼,他们恨不得赶快回家学做香喷喷的肉夹馍……这些都是“爱上西安美食”课程中的一个个画面,学校每节课都会让学生学做一种地方传统美食,通过这种方式将劳动的乐趣带给学生,也将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呈现在学生面前。
“如果不是孩子告诉我,许多关于西安古城墙的知识我都不知道。孩子周末主动去当义务讲解员,给游客讲解古城墙知识。看到孩子受到游客赞许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大美陕西’课程太有价值了。”
“自从孩子上了‘大碗秦面爱悠长’一课后,每天都嚷着要给我们做面条。我们吃着孩子做的劲道、鲜香的面条,真是太欣慰了!”
这是学生家长发来的短信,他们发现孩子通过课程学习变得更加渊博、更加勤劳,在心底深深埋下传承家乡文化的种子。“大美陕西”课程帮助学生发现兴趣、培养兴趣,也让学生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情感、观念、理想上的认同感。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