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新时代班主任专业素养和培养路径研讨会在京举行,专家建议——精准有效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崔斌斌)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新时代班主任专业素养和培养路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处长荣雷、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等出席会议,全国班主任专业领域相关学者与一线班主任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45人。随后,第二届专委会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选举叶蓓蓓、齐学红、李家成、赵福江、耿申、熊华生等6人为副理事长,赵福江兼任秘书长,魏强为常务副秘书长。

    专委会新任理事长马建华在讲话中表示,本届理事会将努力搭建好服务政府、社会、学校和班主任的平台,促进全国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发展和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当下,班主任专业素养和培养路径方面有哪些探索?研讨会现场,几位专家进行了介绍。

    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理事长耿申介绍,他的团队在三四年前曾受教育部基教司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的委托,对班主任专业素养进行过深入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班主任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班集体建设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和教育沟通协调能力等3个方面。班集体建设能力,主要表现为有团队愿景,有团队领导,有交往规范;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是班主任素养的核心所在,包括价值观教育能力、个性化指导能力、身心健康指导能力、评价学生能力等几个关键要点;教育沟通协调能力,包括沟通教育信息、协调教育关系、调动教育资源几个关键要点。

    “只有引导班主任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才能精准有效地提升专业素养。”耿申表示。

    不过,耿申同时也强调:“不断对班主任提出比教师‘高一等次’要求的思维方式是对班主任工作与责任不加区分的结果,不利于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

    当然,班主任面临的困难不止于此。

    在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看来,班主任面临着学科教师兼任班主任的双重角色困境,而且,与学科教研制度及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相比,班主任只有职责范围、工作内容的规定,缺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制度性支持,如班主任的职称系列、晋升晋级渠道……齐学红认为,种种因素让班主任工作变得复杂。

    不过,一些学校就班主任团队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就是其中的一所学校。据齐学红介绍,该校已探索了10多年“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教师既教书又育人。”齐学红说。

    据悉,这样的班级教育小组由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学生干部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其中班主任任组长,部分任课教师(2-3人)、生活教师(寄宿制学校)为核心成员。班长、团支部书记(中队长)、班级家长委员会主任为重要成员。在班主任(班教小组组长)的主持下,班级教育小组成员集体作出重要决策,班级日常工作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作出。决策作出后,分工负责落实。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既看其在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同时也看其在班级教育小组工作中的表现。在学科教研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班级教研。

    据齐学红介绍,近年来,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已将这套经验推广到镇江市润州区。

    研讨会上,除了耿申、齐学红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家成、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叶蓓蓓、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王怀玉也作了报告。

    此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红、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梁银妹还分别介绍了当地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的有关经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