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你真的会提问吗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中“提问”一章谈到了关于历史教学一个问题的三种问法。
第一种问法:引发工业革命的3个因素分别是什么?
第二种问法:你认为,引发工业革命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第三种问法:全世界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文明的成熟革命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也有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突出的科学成果,甚至产生了大量巧妙的装置。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那些文明之中,而是发生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区呢?
感受一下,这三种问法会有什么不同?
《数学课程标准》里常提到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却忽略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当我对“提问”产生好奇时,才发现“一个好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激活孩子的好奇心,保有探索的欲望,可以让学习更加深刻。
在“教练型教育者”学习中,曾专门学习“强有力的发问”,我才意识到我竟然不会提问。教练强调要提出“开放性问题”。出于旧有习惯,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提出封闭性问题。当我因为“提问”卡到那里时,才觉察到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除了没有创设提问机会,更多是没有示范给学生提问的方式和方法。
观察发现,越是小孩子,他们的问题越会带有开放性,他们会追着大人问“为什么”“那是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好奇,对自我也开始变得麻木。
我之前一直卡在“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之间,怎么才能提出“开放性问题”?后来发现,我被“答案”限制住了。我每问一个问题内心是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当我带着“答案就在问题里”“问题也是学习的内容”的信念时,我会退一步,对所有的事情进行全盘扫描,而不是紧盯局部不放。在“还有吗”的追问下,我的已知范围会不断扩展。
是什么让开放性问题更具有开放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好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满足哪三个条件?”
“x+y=7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学生在我的提问下进行学习,似乎掌握了定义,明白了概念。其实,这是个陷阱。我们只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征求学生的认可而已。学生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设置好的问题和答案。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并在求解的过程中唤醒他们的探究欲。“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你们这样理解的?”学生会基于自己的理解,寻找与其主题相关的更多问题。
开放性问题能够带来更深刻的见解,并有助于孩子采取行动,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这的确是有挑战性的。
“现在几点了?”我之前曾这样提问一个迟到的学生。现在回头反思,当时并不是想得到一个答案,而是想告诉他“你已经迟到了。”我需要问他:“是什么让你迟到,需要我帮助你吗?”
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对方进行思考,解除当下的限制,才能看到更多可能。
有时我们最初对问题的理解是错的,当不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澄清时,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而不是在臆断中纠结。
许多教师面对问题时,会把问题当成一种负担,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里。如果我们把问题变成一种资源,受问题的驱使进行探索,则可以推动真正的成长。
有时我们提出问题并不是要学生给我们一个答案,而是通过我们的问题让学生向自己提出更多问题。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第二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