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市管校聘”实现区域教育转型升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2017年起,黑龙江省黑河市政府将嫩江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市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县(市),正式启动了嫩江市教师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嫩江市精准把握政策,扎实创新改革,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市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市管校聘”工作实施意见》及配套方案,组织市编办、人社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推动全市31所义务教育学校2000余名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师队伍焕发蓬勃生机。

    创新举措,让“市管校聘”改革落地生根。“市管校聘”旨在加强对市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着力推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嫩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一个中心、三项制度”改革措施,进一步破解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合理问题,加快推进教育公平,实现了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成立一个中心。为更好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做到“管、办、评”分离,成立了嫩江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市管校聘”改革相关政策文件,对全市教师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负责教师招聘、轮训和交流等工作。

    制定三项制度。一是身份管理制度。嫩江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和全市在编在岗教师签订了《聘任合同》,将教师身份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实现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二是岗位管理制度。学校和教师签订《教师岗位聘任合同》,学校负责教师的使用、培训、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三是交流管理制度。嫩江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依据《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每学年按一定比例引导优秀校长和教师向乡镇学校和薄弱学校交流,给这些学校输送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机制,破解“市管校聘”难题。嫩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实施了“五大机制”,有力破解了改革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建立“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编制管理机制。市编办会同市教育局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依据有关文件核定了全市教职工编制总量,然后根据各校实际进行动态调整,让教师有序合理流动。

    建立“科学设岗,按需调配”的岗位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岗位动态调整机制,由市人社局、教育局根据学校办学规模、教职工人数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保证配齐配足各学校的专任教师,确保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建立“全员竞聘,择优上岗”的学校用人机制。实行学校全员竞聘上岗,激活内部用人机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31所(含特教)在职人员2238人全部参加了首轮竞聘。一轮竞聘成功2032人,二轮竞聘成功146人,3人落聘。

    建立“多方参与、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价机制。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同类型与不同类型学校分档考评相结合的评价原则。逐步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针对性、导向性、激励性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绩效改革、按劳取酬”的绩效分配机制。建立了教师绩效奖励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资金来源为教师年终一次性奖励工资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教师年终一次性奖励工资的30%,另一部分资金来源为政府每年投入400万元,两项累计700万元。一方面,学校绩效奖励分为城镇、乡镇、山区三个组,绩效奖励方案本着向山区学校、平原乡镇学校倾斜的原则,由市教育局依据每年的综合考核结果划分各学校的绩效奖励等次,按比例分配学校绩效奖励总额;另一方面,学校根据自己的量化考核方案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奖励额度向一线教师和优秀教师倾斜,绩效工资在不同学校间相差3000多元,充分体现多劳多得、鼓励优秀的原则。

    成果初现,“市管校聘”实现区域教育转型升级。“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初步达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为教师队伍改革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管办分离,打破传统编制管理束缚。按照“市管总量控制,学校按岗配备”和“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嫩江市改变了“按校定编”“教师一校定终身”的编制管理模式,实现了身份管理与岗位管理相分离,切实解决了“校管校用”中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障碍和教师工作归属感、积极性等问题。

    统筹安排,实现师资优化配置。通过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交流轮岗,打破了“校管校聘”中优秀教师过于集中的现状,实现了学校间师资配置相对均衡;名校名师进农村、进山区,有利于城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增强活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市管校聘”管理改革激发了学校内部活力,学校有了用人管人的自主权,教职工也有了选择岗位的权利;全面综合评价的实施准确反映了区域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状况,提高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公平性,使学校各项工作有了新变化、新发展,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营造了各学校间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转变观念,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把“市管校聘”管理改革与绩效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竞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极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改革唤醒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从而推动了学校人事制度从“死水”向“活水”的转变,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新机制,全市教师队伍呈现良好局面。

    (作者系黑龙江省嫩江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