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华谈集团化办学②从未来学校到理想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9年2月18日,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举行全体教师大会,我作了《我心中的理想学校》的主题报告。

    最初拟定的主题是《我心目中的未来学校》。那几年教育界热衷于讨论“未来学校”,我希望借助这个概念,通过对“未来学校”的想象和设计,展望集团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后来,考虑到“未来学校”过于侧重智慧学校与教育技术,而我个人对这个话题并不完全掌握,于是开始考虑别的主题。

    在一次聚会中,华南师范大学吴颖民教授(当时他任广州中学校长)建议:大学教授做集团总校长,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角色。作为一个研究教育学的大学教授,有理论研究的优势,总校长的身份也有利于将自己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让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推动。但是,大学教授也有自己的短板,比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可能不如常年扎根在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所以,大学教授在给中小学教师做讲座时,最好避实就虚,稍稍“务虚”一点,假以时日,待时机成熟,再逐步将“务虚”的蓝图变成“务实”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改革。比如,可以考虑类似《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这样的主题。

    根据吴颖民教授的建议,我将《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作为会议日程的报告主题。在集团全体教师大会的当天,我去掉了一个“目”字,将讲座主题变为《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类似《我心中的理想学校》这样的主题确实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不过,在“备课”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困难。这次讲座不同于此前任何其他形式的教师培训或学生授课,它既需要表达我对集团发展的未来方向的期望,又要有教育学理论的高度和顶层设计的思路。反过来说,既要有教育学理论的高度,有顶层设计的思路,又不能过于幻想和浪漫,要能够贴近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实践需要与思考习惯。

    经过多次备课、修改和调整,后来确定了两组概念,每组概念有三个关键词。第一组概念是科学、民主与和谐,第二组概念是性格好、身体好与学习好。第一组概念指向集团的“总校风”,第二组概念指向集团的“培养目标”。

    这大概是我有生以来最焦虑的一次备课,直到集团教师大会正式开始之前5分钟,我才不得不停止备课。正式讲座其实只有40分钟,我只能围绕“科学、民主与和谐”和“性格好、身体好与学习好”这两组概念提出我个人的理解和对集团教育改革的期望。

    这次会议至少有4个重要成果。

    一是向集团全体校长和教师报到,强化了总校长的角色意识。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角色。我一直期望有一天能够做小学校长,能够按照我所理解的个人化的教育学理论,推进小学教育改革。集团总校长这个角色部分实现了我的教育梦想。这对集团的校长和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角色。以往的小学校长一般从教师群体中产生,由教师逐步成为学校中层干部、副校长到校长。我虽然做过两年初中外语教师,但长期在大学工作,由大学教授直接转换为小学教育集团的总校长,校长和老师们肯定对我有积极的期望,希望我能够引领大家一起开创集团教育改革的新格局。同时,肯定也有校长和老师会对我这样的身份将信将疑。最大的怀疑可能是:理论有余,经验不足。

    二是签订了聘任协议书,甲乙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集团总校长的合法性。聘任协议书明确赋予集团总校长两个权力:首先是人事权,集团成员学校的副校长、校长由总校长推荐,然后由海珠区教育局任命。其次是财政权,超过10万元的项目经费的使用由总校长签字。这两个权力让集团总校长有可能组建志同道合的团队,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顾问。

    三是明确提出了“科学、民主、和谐”的总校风。这个总校风后来明确写入集团章程。此后,集团围绕科学、民主、和谐展开了一系列主题研究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刚柔相济,道法自然”的集团文化和“刚柔相济,文质彬彬”的集团总校训。

    四是明确提出了性格好、身体好、学习好的“新三好生”概念。这个概念后来成为集团各学校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新三好生”后来演化为“培养通情达理、文武双全、劳逸结合的时代新人”的集团培养目标。

    这份发言稿后来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同时,全国不少微信公众号转发。不少朋友来信询问:“你离开大学,去小学做校长了?”我统一回复:“大学工作保持不变,做小学校长是兼职。”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