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目少年铸魂立心□ 本报记者 康 丽 □ 周书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6月,一节特别的思政课《忆水库·扬传统·强使命》正在进行中。

    “青山水库是我们青山人民的骄傲。它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数万名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红旗渠’,凝聚着大家的拼搏精神。今天,我们应该继承这种精神,肩负起建设美好家乡的使命。”浙江杭州青山初中学生陈紫浩在课上由衷地说。

    这不仅是青山初中思政教育主题班会中的一个镜头,也是杭州市临安区积极探索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的一个镜头。2020年12月25日,杭州市临安区举行天目少年思政学院成立仪式暨全区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推进会,正式开启聚焦思政教育、打造临安育人品牌的全新尝试。

    瞄准硬骨头,全力构建大思政格局

    为什么成立天目少年思政学院?

    “我们就是想用思政课培根铸魂,让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得到适时、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临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生云告诉记者,而他现在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天目少年思政学院院长。

    从建立天目少年思政学院之初,临安区委、区政府就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让这个机构“实”起来:成立全区“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建设领导小组,由临安区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将“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列为临安2021年度区领导数字化改革领衔项目,由临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赛文领衔推进;制定20余个部门和18个镇(街道)任务清单,强化建设综合考评赋分,用好考核“指挥棒”。

    更重要的是,瞄准思政教育的硬骨头,针对阵地如何打造、教材如何编写、队伍如何建设、评价如何实施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临安区用优化顶层设计、创新联动机制给出答案。

    天目少年思政学院的寒假第一课很轰动。2021年2月5日第一课正式启动,主讲人、“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在上课伊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如果让我重新回到小学一年级,寒假里我会做什么?”接下来,陈立群以“积极锻炼,坚持阅读,守望亲情”为主题,通过网络直播与临安区中小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科学规划寒假生活。当天的观看量就接近39万人次。

    在黄生云看来,思政教育从来不是教育一个部门的事,而应该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挖掘全社会的资源。组建思政教育宣讲团,邀请陈立群在内的专家、学者、乡贤等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天目少年思政学院思政课的兼职教师,就是临安区创新内外联动机制的主要做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当全社会的目光都投向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实践基地建设也随即提上日程。

    3月17日,临安区命名临安区党群服务中心等50个基地为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实践基地,孩子们有了课外实践教育基地,可以走出学校深度探索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目前,临安区已经推出“周恩来抗日演讲纪念亭、交口少科院、钱武肃王陵园”等13条研学路线,建成省市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9个。

    3月18日,临安区举行“百名‘天目少年’讲百个红色故事”启动仪式,组建百名“天目少年”红色故事宣讲团。在前期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革命故事我来讲”的基础上,评选出100个红色故事,由全区学校遴选的100名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组成红色故事宣讲团。

    “让学生带动学生,从代表讲到大家讲,从在学校讲推广到向社会讲,让红色文化浸润校园,形成对外辐射效应。”黄生云说。

    而这一连串的行动正显示出临安区的大思政格局——于高处谋划,于深处推动,唯其如此才能推陈出新、因人施教。

    守正有创新,打造地方特色思政课

    重视中小学生思政教育是临安的传统,但这个传统如何发展创新?2020年12月25日举行的天目少年思政学院成立仪式上,20所学校被确定为试点培育学校,他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是另起炉灶重新搞一套“思政教育”,还是守正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校长们不约而同选择的是后者。在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各学校开始探索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程。

    中草药研究是晨曦小学西校区的一门特色课程,学校有中草药种植基地,还有展览、加工、制作中草药的“本草八味馆”。于是,学校把中草药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以“烽烟里的温柔”为主题,了解抗日战争、长征、抗美援朝以及武汉抗疫等特殊时期,不同中草药医治伤员、发挥功效的故事。把中草药救治以及常见急救处理办法作为主要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到户外寻找中草药,研究革命年代战士受伤后如何包扎处理。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401班学生帅歌说:“我看到天目山有很多中草药,还了解了一些中草药功效,体验了游击队员受伤之后使用中草药敷伤包扎的过程,觉得他们好勇敢。”

    临安区交口少年科学院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全国第一家少年科学院。2016年有着近60年光荣历史的交口少年科学院落户西天目小学,西天目小学“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建设以此为契机,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在活动中学习交口少科院历史,传承科技基因。学校专门开通“小院士之声”广播站,班级轮流宣讲科技成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接见少科院第一任院长陈其坤时的动人情景还历历在目;宋庆龄奶奶亲手书写的‘力争上游’四个字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前不久沈跃跃奶奶给我们来电啦,勉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1)班学生盛启睿在学习了院史后主动报名成为院史宣讲员,每周一通过“小院士之声”进行院史宣讲。经过他的宣讲,西天目小学的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了少科院历史,也更坚定了科技筑梦的决心。

    湍口镇小学充分利用湍口镇作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资源,把思政课开在各种资源场馆,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情境式思政教学,开发出更适合乡村少年的思政校本课程,做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横路小学则是在2018年的“红太阳”党建品牌基础之上,以“一个红太阳讲堂”“一个彭加木中队”“一个校园红色阵地建设”三个一为抓手开展学校思政教育建设,摸索一条具有革命老区文化特色的思政育人新路径。

    临安中学以“红色北岸”业余党校为平台,开设系列红色心灵教育,比如以“党史”为主题的“红色历程”教育,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红色制度”教育,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精神”教育等。学员项楠说:“如今,我们享受着这样的平安盛世,可以底气十足地在谈判桌前挺起脊梁,自然不能忘却先辈传下来的伟大精神。在传承精神的同时,我们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中小学动了起来,作为“基础的基础”的幼儿园同样没有缺席。锦城中心幼儿园是20个试点单位之一,为了营造红色宣传氛围,幼儿园创设红色文化长廊,以12项实践活动为载体,提炼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思政元素,让幼儿通过参与这12项活动,认知中国、热爱中国。更有意思的是,幼儿园创玩红色军事游戏,设立小兵基地,让孩子争做“英雄小兵”,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一颗强军爱国的种子,并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让孩子从小就记住家乡味,萌发中国情,不缺世界心,这是我们的愿景。”锦城中心幼儿园园长徐群说。这显然也是临安区建设“天目少年思政学院”的初心。

    育人即育己,激发思政关键力量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思政教育要高度重视教师这个关键力量,充分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核心动能。”黄生云不止一次表示。

    2020年初,在全面调研全区思政课教师队伍、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临安区从区域层面出发,打出具有思政本色的教师团队建设“组合拳”。

    临安区教育局设立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课题和项目,支持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实施思政课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分批次选派优秀思政课团队负责人参加培训;支持各校成立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人才库,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尽管全区初中思政课教师一部分不是专业出身,但我们通过以评促教、以研促教,点燃思政课教师成长的热情。”临安区教育研训中心中学政治研训员吴国金告诉记者。

    就在今年4月,临安区相继举行了天目少年思政学院中小学思政精品课、中小幼思政特色课程评比活动,经过激烈角逐,20门思政精品课、思政特色课程面向全区公示,鼓励和引领更多教师行动起来。

    谈及站上讲台的那一刻,青山初中教师吴佳园还是忍不住有点小激动。这位入职不到一年的新教师的获奖课是《忆水库·扬传统·强使命》。为了让这节课更真实、更打动人,吴佳园带着学生走进档案馆和陈列室,走进水库管理者和有关水库书籍的作者开展主题参访,把鲜活的案例带进课堂。

    “许多材料都是第一手材料,连很多老同志都是第一次听到。”青山初中校长凌平不由得夸起了吴佳园的认真。

    “这样一堂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让爱青山湖、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自然真实发生,触及了心灵,这不仅感动了学生,同时更教育了我自己。”吴佳园感慨地说。

    而这也是临安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方望东的想法——“育人即育己,思政课教师正在和学生共同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