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走过20年“少教多学”带来的“减负增效”——魏光明与“小学数学起点型核心知识教学”研究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8-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多年前,魏光明开始在一所农村学校担任副校长,一边要做好数学教学工作,一边要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做校长,数学不能教得差,要不说不过去。”为了不让管理工作影响教学质量,魏光明开始摸索“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把课本内容教完,还要保证教学效果”,由此他开始了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研究。

    其时,第八次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善于学习的魏光明意识到,课堂教学不能再回到传统课堂的老路,“世界在变,我们也要跟着变”。

    2007年,为了系统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魏光明申报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正式走上了课题研究之路。从此,他带团队、做实验,这一路历经艰辛,也收获无数。他们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资助课题,江苏省2018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优秀项目、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光环背后,让魏光明备感欣慰的是,无数学生在这一成果中受益,他一直颇为骄傲的就是学生“作业少、兴趣浓、成绩也不错”。而团队成员也一步步在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不少人被评为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从最初的1所学校、6位核心成员的探索,到南京和扬州两地10多所不同类型学校的11位核心成员、30多位教师带领50多个班级的课堂实践,再辐射苏北和西部地区更多的学校。通过教学展示、送教送培、参与“国培计划”,魏光明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先后赴20多个省市展示项目成果,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在参与研究中,我也模仿着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开展一些课题,最终取得了一些成绩。”已经是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的刘正松这样说。

    朱婧玮是入职金陵中学实验小学三年的90后教师,刚进学校不久就跟随魏光明从事小学数学起点型核心知识教学研究。“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知道答案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知识还能通往哪里,与其他知识有怎样的关联。” 朱婧玮感叹,魏光明的课堂教学仿佛有一条隐形的线将许多知识串联了起来,“在魏老师的指导与示范下,现在我的课堂教学更加从容了”。

    扬州市梅岭小学数学教师朱小平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他坦言在跟随魏光明从事小学数学起点型核心知识研究后,眼界为之一开。“之前我对小学数学知识的认识也就仅仅停留在数学课本中,现在我对数学知识教学的认识则相对更为成熟和理性”。

    教师在变,学生也在向上成长。

    “每天上课之前我都能够思考一下,这一单元的核心知识是什么?这一节课的核心知识是什么?”一直参与项目滚动研究的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王俊亮说,“长期的追问帮助我养成一个习惯,每一节课都抓住核心知识的内核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去深度思考。”

    “学生现在更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候我给五年级学生只出一道题,比如给出一个长方形,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把长方形分成两半,结果学生想出的解决办法有十几种。”姜华说,她感觉自己的学生慢慢形成了“一题通多题”的能力。

    这当然是魏光明喜闻乐见的。当整个社会都在为学生负担重而焦虑时,魏光明庆幸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找到一条“减负增效”“少教多学”的现实路径。无怪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师大教授曹一鸣等在接触这一成果后,认为“突破较大,具有推广价值”。

    今年7月,被誉为国际数学教育界“奥林匹克”的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魏光明受邀作了题为《以项目研究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这项成果。这是时隔5年后,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研究成果第二次走上国际数学教育的大舞台。

    站在舞台中央,魏光明思绪纷飞。

    “我们不能坐等教育改革成果的出现再行动,我们自己应该主动出击。”魏光明说,下一个十年,他们仍将朝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不断抵达、不断出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