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县城教师的工作热情
长期以来,作为特殊的教师群体——乡村教师,受到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旨在提振乡村教师信心、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的利好政策与激励机制接踵而至,乡村教师的地位明显提高,为乡村振兴夯实了教育基础。
与此同时,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建设以更快步伐迈上了规范化高水平发展道路,城市教师无论薪资待遇、福利水平还是工作环境、专业发展,都站在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前端,这也为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教育支撑。
而处于乡村与城市接合部的县城教师,当下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困扰,“比上不足,比下亦不足”的现实“窘境”,让一些县城教师无法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期待有效破解。
窘境一:老龄化现象严重,出现“青黄不接”局面。走进县城中小学尤其是一些中学,40岁以上教师占比高达6成甚至7成以上,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将要退休的老教师亦不在少数,而二三十岁的青年教师却屈指可数。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现象和“青黄不接”局面,制约着县城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窘境二:生活成本不菲而工资待遇不高。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市,处于中间地带的县城教师,生活成本固然低于大中城市,可远高于乡镇和乡村,房价高,生活费用高,教育成本高。“三高”之下,县城教师的工资待遇基本与乡村教师持平,甚至低于乡村教师,譬如乡村教师享有乡镇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仅凭这两项,二者之间的每月收入差距就在400-1000元之间。这种政策倾斜,在调动乡村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县城教师有苦难言。
窘境三:职称评审受限,专业发展空间逼仄。职称评审不仅关系教师专业发展,还决定教师工资水平。现实中,县城教师在职称评审中的处境可谓“尴尬”:一方面,晋升条件比照城市教师标准——准备计算机等级证书,参加水平能力测试并取得合格证书,需要下乡支教经历等;另一方面,晋升指标却少得可怜。县城学校不少教师,年逾四十,却还是初级职称,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望“高级”而“兴叹”。因为指标有限,又采取“退一补一”的评聘政策,“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让为数不少的县城教师望而却步,有的甚至干脆选择“躺平”。
除此之外,县城教师还承受着由于城镇化加速等因素而带来的“大班额”,工作量倍增,工作压力加大等现实困境。
导致以上县城教师“窘境”的原因是复杂的,我认为关键在于县城教师地位的特殊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激励教师发展的相关政策缺乏系统性,协调与平衡做得不够,出现“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的失衡现象在所难免。譬如不少县域规定,新招录教师一律分配到乡村中小学,县城学校没有分配指标。
然而,作为城乡接合部的县城教育,其链接基层、通达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县城教育的主力军——县城教师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其生存发展的“窘境”呼声既非无病呻吟,也非人心不足,而是现实写照。毋庸置疑,唯有统筹协调,平衡推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真正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第三初级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