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8-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课标会带来怎样的新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在“第一教育”指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素养导向。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大一点。二是强化学科实践。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比如地理强调地理实践,反对以前“不着地”的地理学习方式,就是人跟地不接触、整天在地图上画来画去的方式。再比如科学,我们要反对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什么叫不科学的方法?不科学的方法就是不做实验,物理不碰物,如何能知道物之理;化学不见化,不做实验,看不见变化,还叫化之学吗?生物不懂生,教了学生什么是细胞、什么是遗传,但考了100分都不知道什么叫生命观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强化学科实践。三是推进综合学习。义务教育阶段要非常关注综合学习。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建设综合课程。在新课标中,每一学科都要求花10%的时间来开发跨学科主题,在教材层面要保证将10%的跨学科内容设计出来。四是因材施教,我们已经富起来了,已经解决了每个人的读书问题,即面向人人的问题,现在要考虑如何“适合每个人”,即要落实因材施教、因人导学。

    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基础教育课程》撰文,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过去之所以强调学科中心、知识中心,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呈现的方式、体系是基于学科逻辑,而不是打破学科逻辑,从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重组各类知识。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关注生活逻辑。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环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要基于学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课程。

    这就要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还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组织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课程的综合,按照生活逻辑将知识组织起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史宁中在”小学数学教与学”指出,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数学都包括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但是,为了更好地适用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这次课标修订有个总体趋势是:在数与代数中要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图形与几何中,更加强调几何直观,这就增加了尺规作图的内容。增加尺规作图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在小学数学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本质,感悟数学这个概念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很重要。加强代数推理,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和一致性。认识数的一致性,就是知道数跟数位的表达很重要,在同样的数位上才能比较大小;运算的一致性,在同样的数位上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伊哲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