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策“理”出学习障碍 “答”出思维含量——语文教学中进阶提问策略的四个尝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8-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来到云南怒江州贡山县支教的经历一直令我印象深刻。在贡山一中除了指导教研外,我还担任一个班的教学工作。基于学生特点,我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着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渐渐地,学生在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中形成了一定的能力。

    用机制策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上,由于学生长期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缺少提问的意识。于是,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提出问题。当然,实施的过程起初也很艰难,大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有些胆怯。

    为了化解这个问题,我尝试运用小组合作机制。第一步,借助集体任务机制,合作提问。我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还制定了组规。看着学生渐入佳境,我给小组提出了硬性要求——每个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有了任务驱动和集体监督的机制,慢慢地,学生开口了。第二步,借助小组呈现机制,展示提问。集体提问后,再让小组把问题写到黑板上。将问题展示出来,既是一个敢于直面自己的过程,也是展示小组成果的方式。第三步,借助关联机制激励提问。每组只要每人都提问,加5分,如果小组成员有一人不提问,扣掉5分。这样的机制提升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第四步,借助小组竞争机制主动提问。我们把每组提问的个数折算成加分,最后计算总分,评选出“优秀小组”,并鼓励互相挑战,形成你追我赶的提问态势,从而增强提问的主动性。

    用标准助力学生思考。虽然学生能够不断提出问题,但我也开始提高他们提问题的质量,逐步培养他们“理答”问题的习惯。

    如何能够让学生提出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如何能够把问题提得有价值?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在北京市海淀进修学校副校长赵杰志的指导下,我确定了“用标准助力学生思考”的策略。我和学生一起制定了《问题等级鉴定标准》。A级:与本堂课重难点非常贴切,能问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B级:与本堂课重难点贴切,能问出便于理解和分析的问题;C级:与本堂课重难点相关,能问出便于疏通文义的问题。之后的课堂上,学生运用《问题等级鉴定标准》,有意识地评估自己的问题,提问质量明显提高。

    提出问题,还需要高质量地回答问题。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制定了《答题等级鉴定标准》。A级:回答问题时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有条理性和一定深度;B级:回答问题时能联系文章上下文,分析有依据和顺序;C级:回答问题时能结合文章原文答题,词语或句子选用准确,与提问相关。有了《答题等级鉴定标准》,学生懂得根据自己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慢慢去关注文本的内在联系,关注怎样更清晰、准确、连贯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思维开始有阶梯化递增的成长。

    让学生从思维障碍中跳出来学会深度思考。学生提不出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与学生解读文本不细致、思考不深入有直接关系。虽然培养深度思维习惯非一日之功,但我尝试用从口头表达迁移到书面表达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这其中,教师不仅要设计、分析、调控,更要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从思维障碍中跳出来,借助科学的解析方法,让自己的思维连通起来。

    教师示范培养学生总结答题规律。引导深度思考后,尝试总结答题规律仍然不会,怎么办?此时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出现短板。那么,教师示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利用高阶能力训练的方式进行了一个由提问到阅读的迁移训练。

    首先给出题型,并引导了以下步骤:读懂文章,感知内容主题;认真审题,抓住关键信息;联系前后,明晰答题区域;规范答题,注重全面连贯。当我进行了一个个步骤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做了一次,同时把答案复述一遍,再书写一遍,最后布置作业进行迁移训练。从提问题到答题规范的整个过程也就一贯到底了。

    通过不断探索,学生实现了从被动提问到主动提问,从被动思考到主动思考,从片段化研习到整体性研习,在一问一答、边问边答、精问精答中,不断实现语文学习的飞跃。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