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教育的自觉性与艺术性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没有获得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那么教学内容的落实、教育改革的推进将难以深入。李镇西老师的新著《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聚焦教师生存状态,尤其是在“建言”部分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调研,并进行了数据化分析。从在职教师的现状调查到影响教师职业队伍稳定性因素的调查,再到具体的实施办法,作者以一种宏观、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展现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真实情况。
在复杂的教育系统中,不同主体的互涉性论题必然要有教师的视角。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从教育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观察教师不曾注意或深入了解的关于“解放自身”和“超越自身”的实际问题。书中李镇西的经验不具备复制性,用他的话说,“具体情境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问题”。但从摸索教育规律的角度看待李镇西的教育实践及反思,他的成长经验又具备了合理性。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思考一个被反复讨论的问题:教育的自觉性与艺术性论争。
毋庸置疑,教师的发展首先是观念的论争。《教师的解放与超越》将“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进行解读。在李镇西看来,他的书写一直都是在捍卫常识。那些常识需要不时被提及、被反刍、被证明,否则人们难以抵抗人性的幽暗。李镇西将自己的经验进行问题化、专业化、学科化的阐释,让更多人得以管窥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
在李镇西看来,教师要解放自我、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回到自身,以自我阅读来实现自我塑造,以自我教育来实现自我超越,以自我反思来实现自我成长……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修正、互动、调整、落实,达到超越“职业高原”的目标,实现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有学者认为,“我们时代的‘生命理想’就是拥有‘生命自觉’的理想,它也是我们时代的教育理想”。这种教育理想就是做到“生命自觉”,转移到教育领域不正是我们期待的“教育自觉时代”?
教育者的自觉性基于主体的能动性,要做到教育的艺术性则不仅要夯实教育的基本内容,还要在工作中学会做到某种艺术性的平衡、艺术性的处理,即在烦琐的教育生活中有善思性的规划、及时性的总结、过程性的评价、追踪性的考察。在《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中,李镇西以自己的教育经验作为方法,把自己的经验问题化,并对这些问题加以归类处理,再进行专题性研究。
人类学学者项飙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维度:从自身经验出发建构学术生产的理论支点,而这种理论支点无疑将是“盘根式的、横向的、交错的”。从自身经验出发的系统性总结更能生发具有持久性的理论话语。希望作者在“自觉”甚至“自为”的世界中找到一种基于价值认同的共同体美学,而这种美学也必然是其教育艺术的支点。
(作者单位系浙江师范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