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视窗构建区域科研训一体化新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8-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科研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科所基于区情开展科研训一体化探索,从以往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转向“诊断、赋能、发展、激励”,让教科研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教研推课改,让课堂“活”起来。一是从“经验教研”走向“实证教研”。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雨花区启动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聚焦课堂建设、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配置、教师发展五个方面,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研修,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教研样式。二是既要“顶层设计”又要“贴地而行”。雨花区以生命化课堂“三驾马车”(生命化课堂点校联盟、问题化学习联盟、“四自”课堂点校联盟)引领课堂教学改革。2021年初,为突破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雨花区确立了生命化课堂“四有”评价标准,即有限时、有质疑、有协同、有展评,强调教师少讲,精讲;学生有合作,有展示;课堂教学要有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为把生命化课堂“三驾马车”深入推进,雨花区教科所在订单式教研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贴地而行”教研工程,将其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实施路径为“五个一”,即每位教研员深入学校上一周的常规课、参与一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开展一次完整的课例研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从而实现从最基本的工作出发解决教育的核心问题。

    课题促研究,让专业“强”起来。雨花区教科所聚焦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以生命教育、幼小衔接、师德养成、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四个省规划课题为引领,开展市区校级课题研究,自上而下为教师提供参与教科研机会,真正做到“校校有课题”,争取“人人做研究”。

    形成教师实践共同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和课题相关的学科教师、教研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学科研究—现场研讨—行为跟进与反思”的架构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教研员深入学校开展面对面指导,蹲点学科教研组,形成教科研协作小组,针对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选题、方法、活动形式、材料积累、成果呈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指导。

    实行“教研写”一体化。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研究成果物化,实现在结题时各项课题都有论文发表。雨花区教育系统内部刊物《雨花教育》专设“课题追踪”栏目,对高质量的课题进行刊发;每年举办科研培训班,从课题研究方法、教师写作、编辑选稿等方面给教师以专业引领。雨花区已经有3000余名教师参加了“教研写”能力培训,形成了一支“进得课堂,做得科研”的师资队伍。

    培训夯根基,让素养“立”起来。雨花区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创建了全国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区,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师德养成。在此基础上,《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研究》立项为省规划资助课题,27所学校承担了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工作,分别从师德养成课程、师德养成校本化实施、师德项目操作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师德涵养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雨花区已逐步建设“骨干教师—区级卓越教师—市级卓越教师—雨花名师”的教师进阶体系,在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上构建了一个序列化的上升途径,实现梯级培养。在区教育局的引领下,打造“校长书记表率工程”“名师孵化工程”“骨干教师引领工程”“新进教师三年培养工程”“合同制教师半小时帮带工程”五大工程,在构建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的同时,观照各层面教师同步发展、协同成长。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