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课程出发,看看温州的灵山秀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温瑞塘河是温州人的母亲河,“八十里荷塘、入水捉鱼、端午龙舟、庙会集市……”组合成了塘河美丽的历史和浓重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它不断兼容着“坚守与开放”,连通着“传统与现代”,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印痕和追忆空间。

    坐落于温瑞塘河南塘河畔的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独具“天水合一”的灵气,为了弘扬优秀的温州传统文化,近距离触摸母亲河的脉搏,体味那怦然心动的塘河文化游,学校开设了知识拓展类课程“出发,看看温州的灵山秀水”。课程秉持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理念,与高中阶段的英语学科相链接,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打开了一扇门。

    课程目标

    1. 让学生感知文化游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温州、创新温州、发展温州的情怀。

    2.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意识转化到未来从事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中。

    3. 让学生学会用英文写游记、当导游解说,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国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发挥学生的天赋,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灵性和可能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提供空间。

    课程内容

    课程精选了母亲河畔的6个地方——城东的杨府山城市公园、城南的白鹿洲公园、城中的墨池公园、城西的九山公园、城北的沿江滨水带状公园,以及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作为课程资源。通过介绍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变迁,教师与学生一起去探知塘河的历史沿革,学生在图画和文章中抒发塘河情怀,感受温州文化。同时,学生还会在游历中发展英语能力,碰撞出一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

    课程实施

    课程分为7章18课时,主要面向英语基础较好、热爱旅游的学生,通过学生自主选课,分小组利用资料查阅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进行教学。

    第一章《塘河文化游》。第1课时,教师以一首自创自由诗“旅游”(中英文)介绍自己,带学生走进旅游世界,引导学生感知延续历史文脉、注重本土文化的城市建设,理解文化游的内涵、导入塘河文化游;第2课时,教师为学生展示《塘河赋》,引发学生探寻塘河变迁的足迹,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用中文概说,各小组推荐组员用中英文在讲台解说;第3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拍摄南塘河的风景照片,课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探寻山水诗人谢灵运、山水画家黄公望、书圣王羲之、佛门书法家弘一大师等文人墨客,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通过诗画欣赏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后引出温州城五大公园建筑风格的主题“一山、一河、一江、一洲、一池”,带领学生走入与绿意相连相依的温州城五大公园。

    第二章《杨府山公园——城市客厅》。第4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杨府山,领略今日杨府山的特色,体味山、水、城的自然融合之美;第5课时,教师播放视频,展现今日杨府山“一山、一水、五园”景观,让学生欣赏自然、人文、生态的完美结合,学生分小组用中英文介绍杨府山公园;第6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宋人王巩描写杨府山的诗《题管圣浩蒲川归隐》,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古代杨府山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白鹿洲公园——城中绿肺》。第7课时,师生游览白鹿洲文化村,体味传统与现代兼容之美——文化村以简约、明快为个性,略带温州民居传统元素,还结合了“坡屋顶”与粉墙黛瓦等江南水乡的独特建筑形式;第8课时,教师展示学生拍摄的白鹿洲风景照片,学生分小组赏评公园的园林特色、民俗风情以及融合的现代高科技工艺技术,并用中英文概述“白鹿洲公园的位置”;第9课时,教师播放视频,追溯白鹿洲由来,学生分小组用英语完成一篇游记。

    第四章《墨池公园——江南园林》。第10课时,师生游览墨池公园,一名学生模拟导游,其他学生模拟游客,“导游”用英语介绍墨池公园位置,领略“小中见大,咫尺山林”之感;第11课时,教师播放视频赏析墨池公园“水系和连廊”“曲径通幽”等特色,引导学生思索位于繁闹街市中的墨池公园深厚、凝重的文化特色;第12课时,通过鉴赏明代乐清诗人何白的《玉介园纪胜诗》,学生分组讨论研读古墨池文化。

    第五章《九山公园——亲水公园》。第13课时,师生游览九山公园“一廊三区九点”等特色鲜明的景点,用英语描述九山河滨水绿廊的“栈桥荷芳”,拍摄九山公园的亲水图片,体验九山公园的亲水氛围;第14课时,教师展示学生拍摄的亲水视频,分小组赏评并进行概述;第15课时,学生鉴赏南朝永嘉太守谢灵运的诗歌《登池上楼》,分组讨论研读古迹九山,然后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

    第六章《滨水带状公园——沿江绿廊》。第16课时,师生游览沿江滨水带状公园,一名学生模拟导游,用英语解说沿江滨水带状公园并拍摄视频,教师带学生走进“年轮广场”“文化长廊”“浦西休闲广场”“活力之源”,让学生体验温州人“探索—收获—新希望”的创业历程。

    第七章《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画里学校》。第17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画里学校”的办学理念,拍摄、呈现慧源广场画面,用英语介绍慧源塔;第18课时,游览校园,一名学生当导游,用英语进行解说介绍,其他学生分小组用英语概述学校风貌。

    课程评价

    课程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主体形式进行评价,通过体验式评价与交流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在过程评价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态度、兴趣爱好、观察能力、操作技术、环保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重点关注学生的英语解说和英语交流能力。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