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我为陶渊明辩护”——《不求甚解》一文的设计与思考
学习目标
1.通过圈点勾画、构建思维导图,厘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2.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学习名人读书方法,深入理解作者观点,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如何读懂一篇驳论文?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也是一篇驳论文,你认为学习一篇驳论文要弄清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通过预习,作者批驳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大家弄清了吗?还有哪些疑问?
2.法庭开庭:提供一种职业体验——做律师,为陶渊明辩护。做律师前要找个师傅——马南邨,他目光敏锐,常常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写出来,针砭时弊,给读者正确的引导。
二、我为陶渊明辩护
案件由来:东晋的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翻译明确意思)
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是“不求甚解”,但一些人对这种读书方法很不满意,走过历史千年,现在已多含贬义,谁来解释一下这个词现在的意思?
学生说: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深入。
陶渊明的本义是这样吗?实在冤枉,需要我们为他辩护。
法庭辩护:陶渊明何“罪”之有?请你为他辩护。
学习活动: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引发你思考、利于辩护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感悟。
评价活动:“我为陶渊明辩护”。
请用“我认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______,因为______”句式进行辩护。
总结陈述、终审判决:4人组成一个陪审团,梳理课文内容,每个成员构建文章辩驳的思维导图,厘清论证思路,最后每组派一人做总结陈述。
评价活动:总结陈述。
句式:我们陪审团一致认为,我们的当事人陶渊明无“罪”,下面请听我们总结陈述:______,综上所述,我认为当事人无“罪”。
学生到讲台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板书。
教师总结:陶渊明不仅无“罪”,还教给我们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不是不去了解,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它只是读书的一种体验过程。在读的过程中,保持虚心的态度,做到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反复读,一定能做到开卷有益。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作者从对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入题,逆向思维,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你们的求异思维。
任选下列一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书写新的立意。
1. “近墨者黑”辩解
2. “开卷有益”辩解
3. “见风使舵”新解
要求:用“别人都说______,而我觉得______,因为______”的句式,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摆事实,讲道理,或驳或立,驳立结合。50字以上。
结束语:读书有千般乐趣、万种读法。希望大家采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才干。
教学反思
议论文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我在本节课设置了大问题情境——法庭开庭。通过模拟法庭庭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会意。“我为陶渊明辩护环节”,学生努力搜集辩护证据,学习作者的思辨方法。法庭庭审的“总结陈述”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学生用各种思维导图厘清了文章思路,完成了议论说理、思路再现的过程。展示中,学生俨然一个个小律师,思路清晰,辩驳有力。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语言和思维的双提高,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要义。
结合新课标要求、文本特点以及学生学情,我采用了学生自学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引发思考、利于辩护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感悟。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分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让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同时学习作者的求异思维。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三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