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品质课堂建设的大丰实践——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融课堂”改革纪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的课程形态、课堂样态、学生生命状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探索基于区域特色的课堂新样式已成为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此,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经过多年探索,开启了区域推进“融课堂”改革新路径,走出了一条以高品质课堂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

    “融课堂”建设为了什么

    落实育人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等,为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遵循。在区域层面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正是为了让国家政策更好落地。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即将或正从后工业时代迈入信息时代。教育模式也必须从传统的“知识导向”转向“素养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重智轻德和弱化音体美劳的积弊尚存。重智轻德和弱化音体美劳的观念存在已久,课堂更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甚至缺乏学科育人的意识。

    引导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举措乏力。现在的中小学课堂不乏浅表学习甚至虚假学习现象。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其学习成果止步于复制,缺少迁移和深化,没有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

    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与精准行动难以打通。多层次专业培训的先进理念不少,但常常是学习时激动,回来后依然如故,传统惯性难以打破,不少探索也是浅尝辄止。

    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群众难以满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源快速向城区集聚,农村学校出现生源性小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学质量的提升,导致区域内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拉大,区域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教育发展与百姓对教育的期望存在偏差。

    策应评价导向。2020年初,教育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本源性问题。考试的理念、方式变了,倒逼课堂进行改变。

    基于上述背景并聚焦区域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大丰区开启了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提出了“融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试图以此探索大丰教育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最佳接口,实现“弯道超越”。

    “融课堂”建设是什么

    “融课堂”建设坚持以落实“五育”、面向全体、突出全科、关注全程为重要抓手,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品质为核心,把学科德育、核心素养和品质课堂融会贯通,重点在课程建构与实施、资源解读与处理、课堂革新与重构以及变革教学方式、匡正评价导向等方面有所突破。

    基本内涵。“融课堂”源自对“融”字的理解。融字的形始于容器,有容纳之意,引申为包容。融更趋于和。“融,鎔也,气上融散也,又和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意指炊气袅袅上升与空气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和谐的完美状态。

    之于教学的“融课堂”探索,在形式上不是一般性的修修补补,而是有一定传承意义的变革;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对课堂的重新审视和重构;不是学科知识的机械叠加,而是“五育”融合、相互促进。在内涵上是从新时代育人需求出发,以全新的维度重新认识课堂、构建课堂、发展课堂、提升课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培育等有机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融德于情、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以此提升教师“教”的素养、“教”的艺术、“教”的品位,激发“学”的兴趣、丰富“学”的内涵、创新“学”的方式、探索“学”的评价,让每一个师生都可以在“融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目标定位。“融课堂”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把握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突出育人导向,打造融合、融汇、融通、融洽的生命课堂。具体为:

    育人目标融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三维目标”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教学方式融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综合运用启发式、对话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建设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新样态。

    学习资源融通。深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不同学科的跨界融合、线上线下相衔接、课内课外相贯通、校内校外相整合,推进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

    教学生态融洽。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学生的差异,坚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

    工作原则。“融课堂”核心是激活学生思维,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融课堂”强化“教育性”,淡化“技术性”,去除“功利性”,真正彰显学科育人的价值与优势,使学生不仅拥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习惯、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等综合素养。

    主体性原则。“融课堂”尤其重视创设实践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可自主决定、自由探究、积极参与、充分交往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的理解、思维、体验等内发性行为与倾听、操作、合作、分享等外发性行为的融合。

    精当性原则。“融课堂”要求在全面把握学情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解读、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适度、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适切、效果得体等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创造性原则。“融课堂”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的前提下,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智慧表达。通过创设基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学科活动或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觉组织、乐于参与的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综合性原则。“融课堂”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具体体现在各类学科教学资源融合基础上的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效性原则。学校教师全员参与“融课堂”实践,将“融课堂”改革的研究、实践、成果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效,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转型升级。

    “融课堂”建设怎么推进

    大丰“融课堂”紧紧围绕“融”这一核心,具体推进实行“六大行动”。

    调查研究行动。为了保证“融课堂”建设的科学性,在认真开展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施状况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原有课堂教学改革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总结,比照“融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基本标准、建设原则等,逐步明晰“融课堂”建设的方向、主张、流程、路径。

    学习培训行动。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定期组织“融课堂”培训会、推进会和教学范式现场观摩活动,通过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过关课、评优课等大丰“农商行杯”系列教科研活动搭建交流平台,确保“融课堂”全学段、全学科覆盖。

    课例引导行动。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定期开展“融课堂”课例研究,实现课堂从“单一的学科知识”“散点的教学组织”到“融合的教学飞跃”的重心转移。研训员通过范式解读、同课异构等形式的磨课活动打磨“融课堂”策略,构建各学科的“融课堂”基本范式。

    资源融合行动。彻底更新教学资源观念,坚决纠正“教教材”的误区,树立课堂教学资源多维观。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并开发、融合利用除本学科教材资源之外的其他教学资源、教学仪器设备等。同时,有意识地开发、整合和利用一切有利于“融课堂”建设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课堂建构行动。“融课堂”建设既继承区域、学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也努力探索建构新途径、新策略和新方法。学校在全区“融课堂”建设基本标准相对统一的前提下,立足校情、教情和学情,明确学校“融课堂”建设方向,形成校本“融课堂”的学科教学模式,开展有校本特色的“融课堂”建设工作。

    反思重构行动。重视“融课堂”建设路径、课堂教学及研讨过程的观察,认真审视、反复琢磨“融课堂”高光点、疏忽点、模糊点、突破点,在深度反思和逐步改进中完善、重构“融课堂”。紧盯“融课堂”教学资源处理、技术使用、课堂资源生成等重要环节,做实做好“融课堂”的课堂导入、情境设计、自主学习、互动展示、导学练习等,在不断研磨、反思中确保“融课堂”建设研究工作的系统化、持续化和常态化。

    “融课堂”在推进中的具体策略包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