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递教育部: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钟原) 9月3日,教育部召开2021教育金秋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近日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时间切实保证,健康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学校卫生基本标准。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研判、精准管控、应急处置等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健康素养普遍提高,防病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学校卫生条件、体育设施、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建成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要求,形成高质量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

    如何深化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王登峰介绍,要完善课程安排,系统设计教学标准、师资配备、评价体系、制度保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鼓励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师范类、体育类普通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和教法课。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时间,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同时,在夯实学校卫生工作基础方面,要加强学校急救教育。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完善学校急救教育标准,加强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急救教育培训,纳入教育“十四五”规划,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鼓励开发和应用优质急救技能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高水平急救培训讲师队伍,加强适龄学生急救培训,在师生中逐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

    本次新闻发布会还发布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王登峰介绍说,从总体上来看,整个大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情况出现了明显改善。全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在身体柔韧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中小学生出现了好转,但是大学生仍然有待提高。此次调研也发现了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一些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教育部将全面分析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精准把握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靶向施策,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王登峰表示。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教育部已出台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推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三个专项健康促进行动,对当前学生体质问题、健康关键指标,以及推进健康的具体措施作出明确要求。希望通过各项措施和各方努力,真正让孩子的行为发生转变,让他们了解健康知识,掌握健康管理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刘培俊表示,“加强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通过课程、活动以及各种方案,让孩子真正把自己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行动起来,把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孩子体质增强和行为转变上见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