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手记“双减”之后再议学会学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0年前在一所小学采访时,一堂“学习方法交流课”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堂课是由学生主导的,先是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周来成功的学习方法,每个小组梳理出1-2个,然后在全班分享。教师主要负责点评和方法的再凝练。这样的“学习方法交流课”每周一节,成了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支持。

    3年前到山东聊城东昌中学采访,该校围绕“学改”构建的两大课程让我眼前一亮。一个是“心三力”课程,即心智力、内驱力、自控力;一个是“脑三力”课程,即思维力、高忆力、快读力。这两大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力”。

    正是这样的实践案例不断加强着我对构建“学习学”的认识。尤其在当前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显得格外重要。

    “双减”落实到课堂学习中,不仅仅是可见的作业量的“减”,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增”,学习方法的“增”。对于缺少学习兴趣、又不会学习的学生而言,“减负”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课堂学习的“最初一公里”,那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越过学习障碍,则是打通课堂学习的“最后一公里”。

    学习不只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技能。技能自然需要通过训练才能习得。正如北京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所说,“学习是需要学习的”。

    学习不仅需要知识基础,还需要学习方法作为基础。有人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已故北京四中数学特级教师周长生也曾说,“除了教会学生自学,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提高老师的地位”。学习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点金术”,才是打开一切未解难题的钥匙。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教学论向学习论转变,从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变。遗憾的是,学会学习依然是“失落的一角”。

    学会学习不仅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态度的树立,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支持,学习工具的使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方法分为公共学习法和学科学习法。这里重点说一下公共学习方法。比如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合作、如何记笔记等,都需要有专项的辅导练习。

    比如“学会提问”,陶行知曾给学生提供了8种方法,简称“8何”:何事、何故、何时、何地、何人、何如(事情的来龙去脉)、何去(事情的结果怎样)、几何(事情的关键点在哪里)。无独有偶,山东潍坊北海学校就如何提问也给出了具体的支架,围绕一个事物可以从8个方面来思考: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选择它?我是怎么看它的?我是怎么知道的?

    工具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思维工具、学习工具方面,如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韦恩图、康奈尔笔记法等。其中,康奈尔笔记法将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使笔记经主栏、线索栏、总结栏的分割变得更加清晰,有利于促进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好的教育不是授之,而是遇见。一位好教师就是不断让学生遇见好的方法,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协助他们建立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的关键一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